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青年人力资源是我国国民结构中最富有生气的中坚力量。这种资源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努力提高青年综合素质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任务。
中图分类号: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27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23. |
[1] |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
[2] | 严海建. 统一战线与青年运动:一二·九运动前后中共在北平私立中国学院的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204-212. |
[3] | 易艳阳. 资源禀赋、可行能力与残障青年创业支持——基于Z市典型案例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87-94. |
[4] | 谭桂林. “佛化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31-40. |
[5] | 赵稀方. 抗战初期的香港文学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63-76. |
[6] | 魏善玲.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东北籍海外留学生的救济——以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留学档案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4-130. |
[7] | 郑超. 1920年代国民党与青年党关于“党化教育”的论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66-176. |
[8] |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
[9] | 余华林. 民初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现象之论争——以郑振埙事件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8-185. |
[10] | 田玉芬, 侯波. 文化软实力视域中的公民基本素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71-74. |
[11] | 高翔. 现代媒体的社会制造与文学选择--- 《新青年》(沈阳)个案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88-192. |
[12] | 刘冰, 郁晓燕. 青年员工离职的风险及防范———以职业生涯管理的视角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59-63. |
[13] | 许崇正.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123-127. |
[14] | 王福君, 宋玉祥. 辽宁中部城市群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优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11-115. |
[15] | 李怡. 鲁迅的"五四"与"新青年"的"五四"[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199-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