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2): 204-210.

• 古代文学研究 • 上一篇    

论元代文人对屈原和陶渊明的接受

叶志衡   

  • 出版日期:2020-03-15 发布日期:2020-10-20
  • 作者简介:叶志衡,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浙江 杭州 311121)。
  • 基金资助:
    杭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课题

  • Online:2020-03-15 Published:2020-10-20

摘要: 从汉代开始,评屈议屈之作不断; 中唐以后,尊陶崇陶之风渐起。屈原和陶渊明分别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许多文人的精神偶像。北宋苏轼作“和陶诗”,开宋人喜欢评屈议陶、两相比较之风。有元一代,将屈原与陶渊明进行比较之风大炽,其痕迹遍及诗、词、曲、文各个领域。元代文人或颂陶贬屈,或颂屈贬陶,或屈陶皆颂,或屈陶皆贬,普遍喜欢拿屈陶二人说事。这是元代文艺思潮中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已经超出文学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形成这一特征和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因为大量汉族文人固持的正统儒学思想、元代统治者的特殊文化政策以及屈陶二人的思想、境遇与元代汉族文人思想、境遇相契合所致。

关键词: 屈原, 陶渊明, 元代文人, 心灵寄托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李诚、熊良智主编:《楚辞评论集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76页.
〔2〕〔3〕〔8〕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28、129、125页.
〔4〕〔5〕〔6〕〔28〕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76、73、6、76页.
〔7〕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84-585页.
〔9〕秦雪清点校:《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67页.
〔10〕李叔毅、傅瑛点校:《石田先生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页.
〔11〕〔12〕〔13〕〔14〕隋树森选编:《全元散曲简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199、401、996页.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9〕〔31〕隋树森辑:《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61、1712-1713、1748、253、402、792、1208、1712、248、371、674、793、1716、273、916页.
〔30〕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4页.
[1]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2]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3]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4] 王珏. “保身”与“立命”——论班固的屈原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88-192.
[5] 曹章庆. 论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美学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37-242.
[6] 张迪. 陶渊明与嵇康、阮籍文学创作关系伸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188-192.
[7] 高文. 元代文人"后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217-220.
[8] 刘洪仁. 赋体杂文的先导——论屈原的《天问》、《卜居》、《渔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80-182.
[9] 张迪. 陶渊明人文思想个性抉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72-17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