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行政相对人权利拓展就是使行政相对人权利在宽度、广度、深度、厚度上都有所提升,包括传统权利更加实惠、新权利产生的拓展、权利实现基础的拓展、权利享受方式的拓展和权利主体多元化。其是伴随着社会矛盾、治理方略、行政功能、利益格局等一系列变化这一新的时代背景而产生的必然要求。因为行政相对人权利拓展高度契合了民主理念、生态理念、自治理念、救助理念等这些新的时代理念,它要求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不再是简单地设计社会秩序、简单地分配社会角色、简单地处置社会关系等,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
[1] | 关保英. 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52-57. |
[2] | 侯晓蕾, 崔卓兰. 网络式权力结构与我国行政应急主体权力配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96-98. |
[3] | 张锐昕. 电子政府内涵的演进及其界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48-51. |
[4] | 刘福元.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法哲学探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58-61. |
[5] | 崔卓兰, 杜一平. 行政评价法律制度体系标准的具体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62-65. |
[6] | 赵静波, 张闯. 整合性与平衡性:行政判例制度的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87-90. |
[7] | 张健.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传媒权的法律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80-82. |
[8] | 杨思斌. 社会救助权的法律定位及其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46-51. |
[9] | 袁文全, 杨天红. 政府救济大规模侵权的法律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90-93. |
[10] | 李晓倩, 蔡立东. 我国基金会行政规制模式的转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70-75. |
[11] | 胡光.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60-164. |
[12] | 杨海坤. 政府法治论在摆脱“东北困境”中的意义和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65-71. |
[13] | 刘水林. “基本法”“特别法”“程序法”三位一体立法体系的特别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2-76. |
[14] | 魏建国. 基于经济要素流动与东北地方法治竞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7-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