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1 ›› Issue (3): 53-59.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 • 上一篇    

重思恩格斯关于文明的论断

王庆丰   

  1.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 发布日期:2021-08-10
  • 作者简介:王庆丰,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1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15)

  • Published:2021-08-10

摘要: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对文明作了一个最基本的论断:“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这一论断揭示出文明是一个实践的范畴,并以社会性为基本内涵,从根本上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恩格斯关于文明的论断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不仅仅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的历史,还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在理论范式上直接针对文明发展的“理性决定论”,以实践为核心范畴实现了文明范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变革;在研究立场上批判文明进步的“社会精英论”,以无产阶级为文明主体实现了文明研究立场的转变;在文明的发展形态上,超越“西方文明中心论”,从历史的视角出发,以全人类的福祉为目标,实现了文明理论形态的创新。正是在思维范式、研究立场、理论形态等方面对传统文明解释模式的继承与超越,使得恩格斯的文明论断实现了人类文明思想史上的深刻变革和伟大飞跃。

关键词: 实践的事情;社会的素质;文明形态;人类文明

中图分类号: 

  • B0-0
[1] 郭忠义, 张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30-35.
[2] 郭玲玲. 马克思的新哲学及其理论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36-40.
[3] 凯瑟琳·韦尔森. 唯物主义—动物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类学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0-18.
[4] .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意义及其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31-36.
[5] 臧峰宇. 缘何“回到黑格尔”?——兼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的形成过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31-35.
[6] 王国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2010年辽宁省哲学学会会议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69-269.
[7] 张文喜. 马克思政治哲学诸问题及其他面相[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0-14.
[8] 董晋骞. 马克思哲学观的非概念性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9-12.
[9] 纪克勤, 王文慧.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历史维度与当代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32-35.
[10] 李庆钧. 路径依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2-16.
[11] 张文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6-21.
[12] 王桂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0-14.
[13] 朱宝信. 论实践本体论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11-16.
[14] 曾向阳.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11-16.
[15] 陆俊玉, 张士清. 从解释到批判:马克思哲学当代化的出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39-4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