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桥头堡,以官民资本为经济后盾,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要挟筹码,对中国东北展开了长达25年的殖民经营。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不仅在政治、外交、军事上占据了居高临下的强势地位,而且在经济领域几乎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1920年代后期,以对华强硬派著称的田中义一登台组阁,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困顿、政治动荡、民心不稳等各种危机,田中内阁出台“积极满蒙政策”,推行对华“强硬外交”,旨在利用高压手段攫取在中国东北的更大权益,进而转嫁国内各种矛盾。与此同时,以一批陆、海军中下级军官及社会右翼势力为骨干力量,在日本国内掀起了“统帅权独立”论争以及“日本国家改造运动”,论争和运动的目标直接指向大正时代以来的宪政体制,主张对内铲除政党财阀、树立军人内阁;对外煽动武力吞并东北、割裂中国版图。行政权与军权在侵略扩张目标上之契合,表明九一八事变绝非“关东军独走”所致,而是日本军政各界践行大陆政策的主观必然。
中图分类号:
[1] | 张皓. 宋庆龄为新中国诞生所作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35-146. |
[2] | 方前移. 日本在中国长江流域的经济倾销(1931—1937)[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59-169. |
[3] | 张皓. 无奈与无力:国民党政府对"七·八事件"的评估和处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45-151. |
[4] | 郑超. 1920年代国民党与青年党关于“党化教育”的论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66-176. |
[5] | 夏莹. 康德问题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源起——基于卢卡奇的“资产阶级二律背反”的一种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3-20. |
[6] | 刘平,孙昉. 逊清小朝廷与故宫学的萌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48-154. |
[7] | 杨祥银, 魏焕. 中华医学会与民国时期西医职业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55-161. |
[8] | 王铁军.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简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63-166. |
[9] | . 20世纪上半期国内外有关松花江流域森林资源的调查及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39-147. |
[10] | 王强. “防波堤”的崩溃:抗战胜利后台湾银行业的接收、改组与通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54-162. |
[11] | 符静. 抗战时期平、沪沦陷区的文史掌故研究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63-168. |
[12] | 卢骅. 伪满粮食产量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86-189. |
[13] | 龚会莲. 民国时期工业发展绩效刍议(1912 -1936)[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14-219. |
[14] | 王凤杰, 刘丹. 1920年代沈阳城市建设发展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206-211. |
[15] | 佟德元. 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定位与动态平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63-1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