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直播行业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对我国就业及收入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直播行业人才需求量逆势猛增,带动了大量女性就业,改变着我国收入结构。直播平台性别工资差距较传统行业不同,女性主播工资水平显著高于男性主播,在工资40分位数处差异最大。直播平台提高女性工资的作用主要是减少性别歧视,此外,性别工资差距的可解释部分还包括非认知能力等新人力资本因素。直播平台的女性工资提高效应体现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以及在从事主播职业前已退出劳动力市场者中更为显著。我国应不断完善平台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并推动直播平台的有序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直播平台促进就业及提升女性收入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 张衔,陈长宽. 劳动治理型企业的新古典范式理论演进与评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06-116. |
[2] | 赵建国, 李佳.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50-155. |
[3] | 宁光杰.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失业与就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36-139. |
[4] | 肖军. 就业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09-111. |
[5] | 孔伟. 论创业文化环境与经济差异——"东北现象"与"浙江现象"中人力资源素质比较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64-167. |
[6] | 孙立. 均衡失业率模型对我国失业攀升的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83-185. |
[7] | 张嫘, 李文玉. 薪酬战略与管理理论的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95-96. |
[8] | 汤吉军, 郭砚莉. 体制转轨中再就业的经济政策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75-77. |
[9] | 孙蚌珠. 我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动及其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80-85. |
[10] | 姜晓秋, 王鸥. 老工业基地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战略转移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6): 70-76. |
[11] | 刘晓南. 关于辽宁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3): 45-49. |
[12] | 徐景一. 算法主导下的平台企业劳动关系与治理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5): 164-171. |
[13] | 戚聿东.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对灵活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1): 125-138. |
[14] | 杨成湘. 论中国特色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特征及其改革路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4): 136-145. |
[15] | 孙立. 均衡失业率模型对我国失业攀升的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83-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