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维基百科全书是元宇宙最重要的人机社区之一。人机社会除了可以从“技术政治”视角切入,还可以从“承认政治”视角进行观照。在“皮格马利翁情结”作用之下,维基百科全书中的人机社会经历了技术物承认、共同体承认、政策承认、价值承认四个阶段。虽然不存在人类自我承认和同感共情的心理基础,维基机器人却被赋予了和人类一样的行动目标——编纂一部高质量的维基百科全书。在此目标的指引下,维基人和维基机器人分别担任了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在互补性协作编纂中彼此承认。人机共同体颠覆了以往承认理论立足人类共同体进行思考的现实前提,从“社会角色配合”的视角诠释元宇宙中的人机承认行为,可以进一步拓展承认理论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
[1] | .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46-50. |
[2] |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1-55. |
[3] | 宋玉书. 文化共享仪式与多元解码立场———文学经典影视传播的传播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55-259. |
[4] | 刘路, 王安中. 城市传播研究学科交叉常态化建设的创新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52-56. |
[5] | 张秋. 欧美大众传播理论的描述与思考---以《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92-193. |
[6] | 石竹青. 传媒时代的声像艺术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222-224. |
[7] | 卞地诗, 周斯源. 论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应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4-48. |
[8] | 李凌燕. 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23-27. |
[9] | 卞地诗, 李兆友.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中的新时期传媒体制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52-255. |
[10] | 张晶. 社会美育与大众传媒的艺术性要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01-206. |
[11] | 刘乃歌. 跨文化传播与国家软实力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72-74. |
[12] | 吴玉杰. 大众传媒批评的话语霸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224-227. |
[13] | 李阳. 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调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57-61. |
[14] | 许阳. 网络话语影响下的中国公共政策议程建构研究 ——基于扩散议题战略模型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62-67. |
[15] | 高亢. 从互联网的进化发展看自组织系统的层级过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68-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