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3 ›› Issue (4): 5-13.

•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    下一篇

中国哲学学术的当代转向

陈立新   

  1. 同济大学
  • 发布日期:2023-07-21
  • 作者简介:陈立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37)

  • Published:2023-07-21

摘要: 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实现哲学学术转向的动因和目标。在西方现代化运动中达到成熟状态的现代性理念,由西方理性主义哲学构成其学术底色,由此打造席卷世界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范式。以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为存在根据的西方知识体系,为资本的普遍统治提供精神文化引领,在其发展中暴露出难以摆脱的内在缺陷。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展示了富有前景和活力的新型文明。当代中国的哲学学术立足中国立场和中国精神,从现代性学术中超拔出来,领悟并表达时代精神,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引领和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塑造全新的精神气质。

关键词: 现代性;现代化;西方现代学术;当代中国学术

中图分类号: 

  • B0
[1]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2]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3]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4]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5] 程广云. “公有私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所有权和社会所有制设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8-64.
[6] 张立波.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研究方法新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65-72.
[7]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8] 袁祖社. 生命安全价值至上:现代公共性社会的生存难题——“新冠”疫情背后的人性与制度伦理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11.
[9] 阎孟伟.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三个理论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0-45.
[10]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11] 刘贵祥. 科西克对实践概念三种变形的批判及创造性阐发——一种对《具体的辩证法》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3-60.
[12]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13] 王立. 生活的意义与道德的边界约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11.
[14] 王晓升. 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2-19.
[15] 李翔. 阿马蒂亚·森民主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0-2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