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排污许可制改革作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构成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角度观察,排污许可制改革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实证分析的立场,对近年来涉及排污许可的典型案例、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排污许可制存在的问题,包括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监管体制机制存在问题、排污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弄虚作假事件频发、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不足、尚未与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效衔接。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排污许可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排污许可的证后监管工作,深化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衔接,完善排污许可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中图分类号:
[1] | 许 可. 论新兴科技法律治理的范式迭代——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111-120. |
[2] | 陈 兵. 从包容审慎到常态化:数字经济监管的完善进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57-67. |
[3] | 狄小华. 突破科研经费管理困境的法治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74-85. |
[4] | 张福德. 科技活动合法性的道德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66-69. |
[5] | 谢姝玮. 论城市强制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70-73. |
[6] | 王世涛. 引咎辞职法律化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77-80. |
[7] | 文婧, 江国华. 行政登记之功能定位的再审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81-84. |
[8] | 孙日华, 司晓悦. 行政裁量基准的法理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00-102. |
[9] | 王春业, 郭剑峰. 设立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自动失效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82-86. |
[10] | 屈琦. 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善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74-77. |
[11] | 许艳霞, 徐飞. 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立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64-66. |
[12] | 周实, 陈娟. 我国行政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完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78-81. |
[13] | 胡泓. 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问题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217-219. |
[14] | 王策. WTO规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46-50. |
[15] | 赵兴宏, 李玮. 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及其法律援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63-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