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03年起,世界银行采用DB评价体系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进行测度与排名,加速了各经济体营商环境的优化进程。然而,DB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存在不足,无法适应所有国家的评估需求,也难以反映各国营商环境的真实水平。为了解决DB评价体系的内生性问题,消弭其外部不适用性,世界银行推出了B‐Ready评价体系,从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整体效率“三位一体”层面重塑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使得评价范围更为全面、指标设计更加合理、评价方法更加科学。优化中国特色营商环境,应深入了解世界银行B‐Ready评价体系的新内容,反思在新指标体系下我国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剖析国际营商环境评价的新趋势,通过批判性借鉴、本土化考量与体系化回应,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1] | . 国有企业性质新论:基于交易费用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13-120. |
[2] | 刘瑞, 王岳. 对“国进民退”争议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92-97. |
[3] | 李政. “国进民退”之争的回顾与澄清———国有经济功能决定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98-102. |
[4] | 李秀云. 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87-190. |
[5] | 陈良民. 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80-83. |
[6] | 李曦辉. 全球化、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66-70. |
[7] | 林毅夫 文永恒 顾艳伟. 国有企业与经济增长:基于基础设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0(6): 15-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