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5 ›› Issue (1): 5-12.

• 哲学研究 •    

否定的辩证法视角中的超越——阿多诺对形而上学的建构及其启示

王晓升   

  1. 华中科技大学
  • 发布日期:2025-04-09
  • 作者简介: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德国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项目基金资助(文科创新团队——科技伦理与“哲学+”前沿创新团队)

  • Published:2025-04-09

摘要: 阿多诺在反思奥斯威辛之后的形而上学时,对超越进行了重新思考。阿多诺所说的超越类似于康德的上帝或科幻作品中的太空行走,是内在的,即在一个被合理化精神控制的世界中存在着超越这个世界的东西。它是非同一的东西,是精神的他者,这个精神的他者会努力破除合理化精神的控制。它是主客体关系中的残余,也是精神控制肉体所留下的残余。在当代文明中,这个残余受到极端的约束,接近于无,但是没有消失。形而上学就是要拯救这个残余。这个残余是思想中的期望。只有借助这种期望和非同一的东西,人类的文明才有未来。

关键词: 形而上学;超越;阿多诺;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 

  • B151
[1]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65.
[2]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72.
[3]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78.
[4]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86.
[5]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92.
[6] 董晋骞. 矛盾性与协同性在后工业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39-46.
[7] 陈晨, 李秋杨. 心理语言学的哲学梳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35-37.
[8] 吕春颖. 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伦理内涵辨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16-20.
[9] 周桂君. 现代性语境下创伤体验的文化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31-234.
[10] 吕春颖. 概念、范畴与现实---伯林哲学观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28-30.
[11] 汤剑波, 谢坚.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现代性体验--《共产党宣言》现代性维度之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4-9.
[12] 吴宏政. "信仰的知"的历程及其对象化结构的克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26-32.
[13] 尚杰. 悖谬与后冷战时代的政治哲学--读德里达《友谊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15-22.
[14] 何小勇, 李建群. 风险社会理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23-27.
[15] 王作印.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国家观之争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33-3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