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本义是马克思主义,同时这种本义不断被赋予民族的和时代的意涵。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性的意涵可以概括为人民至上、全面发展、合作共赢和环境友好这四个主要方面,这些意涵使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具有人民性、精神性、和平性与和谐性的性质,因而具有真理性。现代性中国赋义的真理性以现代世界文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三个重要前提,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为三个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其中的主导性、决定性因素。现代性的中国赋义找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的及其实现的力量,为人类个体指明了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方向,为世界走向永久和平提供了必须遵循的根本法则,为人类找到了永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代表了人类文明“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发展总趋势。
中图分类号:
[1] | 胡鞍钢. 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推进与区域性差异——历史进程回顾与2035年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85-96. |
[2] | 张有奎.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的方法论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5): 12-18. |
[3] | 任晓伟. 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跨越理论的思想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4): 5-11. |
[4] | 任 鹏.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民主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4): 12-19. |
[5] | 陈红娟. 话语互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的原初形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27-33. |
[6] | 汤荣光. 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宅兹中国”——习近平文化思想根脉溯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34-41. |
[7] | 刘宗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性审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42-50. |
[8] | 田鹏颖. 东北全面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5-12. |
[9] | 徐艳玲.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智能化国际传播:意义向度、传播体系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79-89. |
[10] | 张占斌.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28-34. |
[11] | 张国祚.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八大优势及其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35-39. |
[12] | 郭建宁.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建构和世界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40-45. |
[13] | 张本刚 李晓萌.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4): 30-36. |
[14] |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
[15] | 杜明娥. 生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44-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