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场经济的无节制发展产生一个日益显著的现象,即逆进步的技术创新。在等级化市场体系中,尽管厂商更倾向于生产高收入人群所需要的高级产品,但绝大多数厂商还是主要生产社会大众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所需要的必需品。同时,由于社会大众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对产品价格具有高度敏感性,这就迫使厂商在低等级进行残酷的价格竞争,诉诸成本降低来获取竞争优势。进而,基于降低成本这一目标,就促发了以质量下降换取成本降低的技术创新,这就是形成逆进步型技术创新的基础逻辑。逆进步的技术创新内生于市场经济,是收入分化并由此形成锦标赛制市场定价体系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要解决逆进步的技术创新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诉诸市场机制的深化,而应该引入植根于效用原则的供给侧管理。
中图分类号:
[1] | 周 文.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理、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44-55. |
[2] | 乔晓楠. 以经济体制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举措[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56-66. |
[3] | 李 政. 以“两个毫不动摇”为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5): 31-39. |
[4] | 陈 健.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5): 61-69. |
[5] | 周绍东. 以区域产业协调的“五大创新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4): 117-123. |
[6] | 卢 江. 市域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全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4): 124-133. |
[7] | 姚战琪.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3): 167-177. |
[8] | 周 文 李吉良.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14-124. |
[9] | 苗 青. 近30年我国第三次分配研究的总体趋势与热点问题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122-135. |
[10] | 夏翠翠.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5): 148-157. |
[11] |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
[12] | 任保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维动力体系的系统再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0. |
[13] | 徐胜. 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驱动效应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25-134. |
[14] | 夏中义. 反映论与“1985”方法论年——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为人物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42-150. |
[15] | 李华晶. 制度环境、绿色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92-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