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5 ›› Issue (3): 180-188.

• 近代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近代以来日本人论的“中国”谱系与内在机理

谭建川   

  1. 西南大学
  • 出版日期:2025-07-02 发布日期:2025-07-02
  • 作者简介:谭建川,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BGJ063)

  • Online:2025-07-02 Published:2025-07-02

摘要: 日本人论是聚焦日本国民性格、解读日本社会发展模式的著作体系。从明治时代到平成时代,各时代的日本人论代表性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各异。总体而言,“中国”被设定为与日本具有不同性质的“他者”,且大多数时候被描写为具有负面形象的弱势的“他者”。日本人以此强调优秀的国民性,构建独特的民族特性,并为侵略或敌视中国寻找依据。日本人论的“中国”与日本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成为深入解析日本国民性格及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日本人论;中国形象;内在机理;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 

  • K313
[1] 谭建川. 近代以来日本人论的“中国”谱系与内在机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180): 18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