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5 ›› Issue (5): 28-34.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上一篇    

从市民社会、异化到解放:马克思革命主体思想的逻辑演进

张丽丝   

  1. 中共中央党校
  • 发布日期:2025-10-29
  • 作者简介:张丽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Published:2025-10-29

摘要: 革命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关注的重要议题,贯穿其理论主线。马克思的革命主体思想呈现为从早期无产阶级主体的发现,到无产阶级革命主体必然性的论证,再到无产阶级革命主体的实现的逻辑演进过程。具体而言,马克思早期以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批判对象,从哲学层面发现了无产阶级主体,揭示了市民社会本质上是私有财产主导的特殊利益社会。1844年之后,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劳动的异化状态,从中揭示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倒置,从而论证无产阶级革命主体的经济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作为真正革命的阶级的革命使命与任务,指出工人解放蕴含着人类解放的实质,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与正当性。马克思的革命主体理论不仅有助于以革命主体为切入点透视马克思的整体思想,还为认识马克思主义革命主体理论的当代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革命主体;无产阶级;市民社会;异化;解放

中图分类号: 

  • B0
[1] 张文喜. 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及其正义论的基本原则和任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4): 5-13.
[2] 高景柱. 向下拉平是平等主义的内在要求吗[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4): 14-23.
[3] 刘贵祥.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与西方现代性的限度——兼评海德格尔论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思想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3): 16-24.
[4] 顾 肃. 人工智能的心灵哲学解释与价值规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3): 49-56.
[5] 唐正东.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3): 5-15.
[6] 黄其洪.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期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2): 13-22.
[7] 张 畅. 马克思感觉理论的三重维度——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1): 13-18.
[8] 包大为. 毛泽东哲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思想奠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5-13.
[9] 鲍  金. 马克思不平衡关系命题的再辨析及其文化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14-20.
[10] 孙 民. 马克思生活观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6): 21-28.
[11] 孙伟平. 劳动价值论的反思与新型价值论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5-13.
[12] 陈 忠. 数字化的涂层危机及其人文拯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4-20.
[13] 袁 蓓. 数字时代资本积累的空间化转型及其危机的克服[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21-28.
[14] 张文喜. 人的牺牲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25-32.
[15] 吴 猛. 论青年马克思对近代“规律”概念内涵的改造[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33-4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