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潜在产出、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投入产出比的研究对判断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相对于HP滤波方法而言,生产函数法计算的潜在产出对现实有更好的解释力,但无论哪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显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率有达到8%—10%的空间。中国资本效率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中国亟需经济转型,提高资本效率和技术水平,实现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
〔1〕沈利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2〕刘瑞、袁富华:《我国潜在总供给测算与社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评估》,《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3〕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4〕张连城、韩蓓:《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5〕郑挺国、王霞:《中国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及其可靠性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6〕杨天宇、黄淑芬:《基于小波降噪方法和季度数据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7〕杨国中、李宏瑾:《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估计、产出缺口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78—2009》,《金融研究》2011年第3期。〔8〕郑挺国、王霞、苏娜:《通货膨胀实时预测及菲利普斯曲线的适用性》,《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9〕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
[1] | 张东辉, 孙华臣.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门限回归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22-128. |
[2] | 郭剑雄. 社会科学与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70-74. |
[3] | 戴金平, 刘进财. 政府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门槛检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7-64. |
[4] | 王蒙,刘刚. 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一个经济增长分解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65-73. |
[5] | 任保平.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观察与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80-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