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4): 184-188.

• 微时代文化与美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

杨剑龙   

  • 出版日期:2015-08-15 发布日期:2015-08-15
  • 作者简介:杨剑龙,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200234)。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SH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SH015)

  • Online:2015-08-15 Published:2015-08-15

摘要: 新世纪知青电影是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在知青爱情、知青岁月、后知青生活、知青后辈等的描写中,生动地展现出知青们上山下乡的岁月和返城后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共和国曲折跌宕历史中特殊的一页。新世纪知青电影在总体上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在叙事中呈现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在叙事姿态呈现出浓郁怀旧的意味。新世纪的知青电影中,不乏一些精品佳作,也有一些影片呈现出粗糙粗俗的境况。

关键词: 新世纪, 知青电影, 集体记忆, 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60页。
〔2〕弗·伊·多博林科夫、阿·伊·克拉夫琴科:《社会学》,张树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70页。
〔3〕吴珊:《上海一所公立中学将农民工子弟与本地生隔离》,《南方都市报》2010年6月9日。
〔4〕T.H.Marshall,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0,P.27.
〔5〕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文军、赵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40页。
〔6〕史蒂文·瓦戈:《社会变迁》,王晓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6-87页。
〔7〕许浩 :《“同工不同酬”源于用工“双轨制”——专访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25期。
〔8〕王秋实:《河北女子结婚后随夫落户北京欲离婚丈夫要收回户口》,《京华时报》2012年8月27日。
〔9〕时事观察:《身份决定命运,还是奋斗决定命运?》,《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1日。
〔10〕毕诗成:《“名人”赵作海与公民赵作海》,《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10月12日。
〔11〕中新:《5亿农民要进城人均成本10万》,《羊城晚报》2012年8月14日。
〔12〕诺贝特·埃利亚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诺贝特·埃利亚斯文选》,刘佳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1]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2]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3] 吕周聚. 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76-183.
[4] 刘磊,王珏. 清初流人诗与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82-188.
[5] . 新世纪都市情感小说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7-212.
[6] .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1-214.
[7] . 1960年代下半期中国文艺思想与《讲话》——以《人民日报》1967、1970年两个纪念专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5-222.
[8] 罗宗宇.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34-240.
[9] 徐正英, 李飞跃. 修辞立诚 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3-236.
[10] 董文桃. 论苏青创作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7-240.
[11] 周景雷. 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67-171.
[12] 张荣翼. 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52-156.
[13] 何锡章.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兴起、"繁荣"与政治文化心理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54-56.
[14] 张利群. 中国文学批评的"全球化"情结与焦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48-152.
[15] 姜国忠. 金庸小说魅力散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69-1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
[4]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5]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6]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7]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8]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9]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10]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