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3): 5-12.

• 社会学问题的多维度思考 •    下一篇

康德的意志概念的两个方面:实践理性和自由抉择

江璐   

  • 出版日期:2015-06-15 发布日期:2015-06-15
  • 作者简介:李劲,渤海大学经法学院教授(辽宁锦州121013)。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FX118)

  • Online:2015-06-15 Published:2015-06-15

摘要: 我国环境公共利益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的直接结果。体现现代型诉讼、客观诉讼特征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通过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给予环境公共利益以司法救济。行政权力建立在权利让渡的基础之上,行政机关获取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职责和义务,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将权力制约、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作为其价值支撑体现了行政责任的意义。构建反映行政诉讼特质且不同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立足于确立权利基础、立法基础以及保障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良性运行的司法机制。

关键词: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价值基础, 权利让渡, 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 

  • D922.68

〔1〕别涛:《环境公益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页。
〔2〕吴卫军、张珍、任永芳:《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四川环境》2013年第5期。
〔3〕陈燕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逻辑考量》,《山东审判》2013年第4期。
〔4〕王太高:《论行政公益诉讼》,《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5〕肖建国、黄忠顺:《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14年第4期。
〔6〕小岛武司:《现代型诉讼的意义和特质》,陈刚:《自律性社会与正义的综合体系——小岛武司先生七十华诞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139页。
〔7〕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6-47页。
〔8〕陈亮:《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第54-58页。
〔9〕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第419页。
〔10〕于安:《行政诉讼的公益诉讼和客观诉讼问题》,别涛:《环境公益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97页。
〔11〕蔡虹、梁远:《也论行政公益诉讼》,别涛:《环境公益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79页。
〔12〕洛克:《政府论(下)》,刘晓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页。
〔13〕尚杰:《社会契约论导读》,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14〕彭正波:《权利让渡的政治学分析——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审视与现代启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
〔15〕张宝:《我国环境权入宪的进路研究》,吕忠梅:《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68页。
〔16〕王小钢:《从行政权力本位到公共利益理念——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理念更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7〕王太高:《论行政公益诉讼》,别涛:《环境公益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59页。
〔18〕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徐俊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65页。
〔19〕M.P.赛夫:《德国行政——普通法的分析》,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第4页。
〔20〕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4页。
〔21〕方世荣:《论行政权力的要素及其制约》,《中国行政法学精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67-69页。
〔22〕蔡守秋:《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现代法学》2013年第6期。
〔23〕郑少华:《生态文明建设的司法机制论》,《法学论坛》2013年第2期。
〔24〕张宝:《我国环境权入宪的进路研究》,吕忠梅:《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28-329页。
〔25〕吕忠梅:《超越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34页。
〔26〕周珂:《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制理念更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第2期。
〔27〕蔡守秋:《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现代法学》2013年第6期。
〔28〕李禾:《谁有资格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科技日报》2013年10月27日。
〔29〕陈慰星:《群体性纠纷的示范诉讼解决机理与构造》,《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