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3): 50-54.

• 社会学问题的多维度思考 • 上一篇    下一篇

目标定位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李艳艳   

  • 出版日期:2015-06-15 发布日期:2015-06-15
  • 作者简介:江璐,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讲师(广东广州510600)。

  • Online:2015-06-15 Published:2015-06-15

摘要: 意志之实在性的奠基、自由之因果性的根据,是理解康德意志概念的关键。分析康德文本中关于“意志”和“自由抉择”的解释和阐述,并以此来梳理意志概念的不同意义层次及其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勾勒出康德实践哲学中人的理性行动的结构。在人的行动中,目的性和因果性结构是其主要方面。康德目的性模式和传统的关于行动的目的论模式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康德的实践理性自身即为其行动的目的,而不是像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那样以一个外在对象为目的。

关键词: 康德, 自由抉择, 意志自由, 目的论, 因果性

中图分类号: 

  • B03

〔1〕Christoph Horn, Augustinus und die Entstehung des philosophischen Willensbegriff,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 Bd. 50 (1996), H. 1/2,p.115.
〔2〕〔3〕〔4〕〔1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0、47、69、47页。
〔5〕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页。
〔6〕〔8〕〔13〕〔14〕〔1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4、17、2、63-64、98页。
〔7〕Markus Willaschek, Praktische Vernunft.Handlungstheorie und Moralbegründung bei Kant, Stuttgart/Weimar: J. B. Metzler, 1992,pp.52-53.
〔9〕Andreas Dorschel, Die idealistische Kritik des Willens: Versuch über eine Theorie der praktischen Subjektivit t bei Kant und Hegel,Hamburg: Meiner, 1992,pp.60-61.
〔10〕〔11〕Christoph Horn, Kant on Ends in Nature and Human Agency, in:Christoph Horn & Dieter Sch necker,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Berlin,de,Gruyter,2006,pp.45-46,53.
〔1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36页。
[1]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11.
[2] 王庆丰. 欲望形而上学批判——《资本论》的形上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11.
[3] 周嘉昕.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四个基本问题——基于思想史和理论逻辑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20.
[4] 吴照玉. 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根源及其解决路径——皮凯蒂与马克思的分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1-26.
[5] 刘亚军.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60-65.
[6] 皮家胜. 身体与空间:拓展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两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7-24.
[7] 张岩, 李闯. 马克思的社会时间观与人的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36-39.
[8] 张丽. “中国梦”内在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哲学思考——2013年辽宁省哲学年会会议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5-200.
[9] .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解放原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29-32.
[10] . “人的存在”本质与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33-35.
[11] . 天下观念、民族国家与现代认同——权力与教化变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2-27.
[12] . 超越“资本的文明”:“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道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25-31.
[13] . 经济人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及其达成——基于人和社会行为机制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38-42.
[14] 王东红. 对象性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41-44.
[15] 付志平, 张光辉. 论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55-5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
[4]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5]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6]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7]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8]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9]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10]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