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齐格蒙特·鲍曼在全面研究现代性的秩序和同化本质时,在哲学存在论意义上提出现代性的矛盾性(Ambivalence)思想。认为典型的现代实践不是建构他世界(Other World),而是在建构我们这个世界的“他者”(The Other)。作为秩序的他者具有纯粹的否定性,即不确定性,是一切恐惧的源泉和原型。鲍曼通过分析“布朗运动”和“西西弗斯的苦难”将矛盾性与现代碎片化直接关联,从而使矛盾性诞生于现代存在(Modern Existerce)的焦躁行动,而现代意识又使得差异成为罪过。后现代精神和实践都呈现矛盾状况,而后现代的矛盾性后果很可能把宿命变成好运,将宽容变成协同,这是一种后现代共同体的生存状态。现代社会是现代性的,后现代社会是矛盾性的。在后工业社会状况下,协同性是人们应求的有根性生存。
中图分类号:
〔1〕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第1版,杨渝车、史建华译,彭刚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76页。 〔2〕〔3〕〔4〕〔5〕〔6〕〔7〕〔9〕〔10〕〔11〕〔12〕〔13〕〔14〕〔15〕〔16〕〔18〕〔19〕〔20〕〔21〕〔22〕〔23〕〔24〕〔25〕〔26〕〔29〕〔30〕〔31〕〔32〕〔33〕〔34〕〔35〕〔36〕〔38〕〔39〕〔40〕〔41〕〔42〕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邵迎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第11、11、386、112-122、118、3-5、12、5、6、7、16-17、18、385-387、388、388、385、391、389、388、388、390、394、31、26、24、82、83、124-126、117、299、299、353-355、356、357、372、373页。 〔8〕董晋骞:《自然的实践活动如何胜过特意调整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4期。 〔17〕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10页。 〔2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页。 〔28〕董晋骞:《异化实践论与异化劳动论的两次哲学翻转》,《辽宁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7〕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年,第36页。 |
[1] |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65. |
[2] |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72. |
[3] |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78. |
[4] |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86. |
[5] |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92. |
[6] | 季国清, 刘啸霆. 当代哲学的社会学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4-10. |
[7] | 张连国. 大道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健康导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2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