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性质及其哲学前提和历史观基础的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 归根到底源于并归结为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实质、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评价。深入探讨和深度理解马克思的价值观与其“实践的人道主义”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 是解决上述思想矛盾及其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的关键所在。事实上, 对马克思价值观的思想前提和哲学基础的探讨, 离不开对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研究范式转换、思想前提变革、思维方式转变和历史观念变革的考察与研究, 其实质是深刻理解与科学评价马克思之改变世界的哲学范式、实践的人道主义之思想前提、实践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而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 正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根本、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观点为思维方式、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历史观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
〔1〕沈恒炎、燕宏远主编:《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547、563页.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54页. 〔3〕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编:《西方思想宝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6页. 〔4〕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370、372页. 〔5〕〔7〕〔8〕〔9〕〔10〕〔11〕〔12〕〔13〕〔17〕〔18〕〔19〕〔20〕〔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71-72、73、73、92、77、76、73、57、55、57、75、73页. 〔6〕《辞源》(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0812、0845页. 〔14〕〔15〕〔23〕〔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0、52、758、310页. 〔16〕〔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2、118-119页. |
[1] | 阎孟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4-24. |
[2] |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
[3] | 孙民. 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及其当代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7-83. |
[4] |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30. |
[5] |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41. |
[6] |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48. |
[7] |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56. |
[8] |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61. |
[9] | 张秀琴.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以教科书体系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5-12. |
[10] | 郇庆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方法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5-10. |
[11] | 张云飞. 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表现和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9-24. |
[12] | 约翰·罗默, 梁爽, 黄斐.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平等——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访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5-9. |
[13] | 王雨辰.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与基本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15. |
[14] |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11. |
[15] | 杨晓. “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