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65-70.

• • 上一篇    下一篇

民间法研究中的法律人类学进路

李瑜青, 张建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李瑜青,1954年生,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37);张建,1983年生,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由于法律人类学进路对国家—社会框架做单一的支配性的理解, 使得研究往往停留于对民间法运行较为表层的分析上;同时对法律社会学价值基础也没有认真检讨, 未对中国当代自身的价值理论做认真研究, 存在思维在西方传统模式中摇摆的情况。虽然当下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民间法乃至整个法学界研究都有所贡献, 但其所开放出来的问题还没有为学界于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民间法, 法律人类学进路, 反思

中图分类号: 

  • DF01

〔1〕祁进玉:《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2〕徐晓光、杨戴云:《“涉牛”案件引发的纠纷及其解决途径——以黔东南雷山县两个乡镇为调查对象》,《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周相卿:《法人类学理论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91-98页.
〔4〕朱淑丽:《法律与民间规范——以荣誉决斗为视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0-206页.
〔5〕余英时:《中国思想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页.
〔6〕张佩国:《村纠纷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开放时代》2005年第2期.
〔7〕张建:《民间法理论逻辑的反思》,《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8〕徐晓光:《“罚3个120”的适用地域及适应性变化——作为对黔东南苗族地区“罚3个100”的补充调查》,《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9〕侯猛:《法律和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
〔10〕梅因:《古代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1〕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23页.
〔12〕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3〕杨美慧:《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构建》,赵旭东、孙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页.
〔14〕汤唯:《法社会学在中国——西方文化与本土资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66-173页.
〔15〕强世功:《惩罚与法治:当代法治的兴起(1976—1981)》,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85、88页.
〔16〕魏敦友:《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魏敦友教授法哲学讲演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00页.
〔17〕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6页.
〔18〕张文山:《关于法人类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0〕郑廷友、董翼:《论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21〕〔22〕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83、348页.
〔23〕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邓正来译/编:《西方法律哲学文选》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14页.
〔24〕张佩国:《财产关系与乡村法秩序》,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25〕〔26〕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提供一个理解居于中国百年来现代史的概念架构》,罗荣渠、牛大勇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7-15页.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 -146 .
[3]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4]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5] 王蕴, 卢岩.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关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25 -133 .
[6] 谭安奎. 洛克式自然财产权与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1 -20 .
[7] 冯静.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回顾与前沿问题展望"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07 -208 .
[8]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9] 罗竖元. 返乡农民工就地市民化的结构、现状及其代际分化——基于湖南、安徽与贵州三省的实证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29 -37 .
[10] 姜海军. 明后期政治变局下心学、理学的消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21 -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