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144-149.

• • 上一篇    下一篇

主权财富基金建立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戴利研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戴利研,1984年生,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 大连 116025)。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1YJAGJW010; 10YJC79041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0DJL048); 〔摘 要〕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内部经济发展失衡对一国建立主权财富基金有决定性影响,应用Probit模型对一国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国的总储备、能源出口以及总储蓄对其建立主权财富基金具有显著影响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 可以发现内部经济发展失衡对一国建立主权财富基金有决定性影响, 应用Probit模型对一国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表明, 一国的总储备、能源出口以及总储蓄对其建立主权财富基金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主权财富基金, 影响因素, 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 F831.5

〔1〕Summers, L. “Funds that Shake Capitalist Logic,”The Financial Times, 2007-7-29.
〔2〕Gieve, J. “Sovereign Wealth Funds and Global Imbalance,”BIS Review,2008,pp.3-5;谢平、陈超:《谁在管理国家财富?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第109页.
〔3〕Rozanov, A. “Who Holds Wealth of Nations,”Central Banking Journal, (May,2005),pp.1-4.
〔4〕Kern, S. “Sovereign Wealth Funds-State Investments on the Rise,”Deutsche Bank Research,(Sep.,2007),pp.1-2.
〔5〕U. S. Treasury. “Report to Congres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Jun.,2007),pp.6.
〔6〕Johnson, S. “The Rise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Finance and Development, vol.44,no.3 (Sep.,2007) ,pp.56-57;Mallaby, S.“The Next Globalization Backlash: Wait till the Kremlin Starts Buying Our Stocks,”The Washington Post,2007-6-25;刘新英:《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及对我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
〔7〕谢平、陈超:《论主权财富基金的理论逻辑》,《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8〕Truman,E.“Sovereign Wealth Funds:The Need for Greater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Policy Brief, Washington DC., no. PB07-6,(Aug.,2007),pp.1-5.
〔9〕巴曙松、李科、沈兰成:《主权财富基金: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监管与协作新框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7期.
〔10〕Lomax, A. “Sovereign Wealth Funds: The New Wealth of Nations,” Fleet Street Letter,(Aug.,2007),pp.23-26.
〔11〕宋国友:《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与美国金融霸权》,《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9期;李俊江,范硕:《论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当代亚太》2008年第4期.
〔12〕李石凯:《全球经济失衡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9期.
〔13〕Aizenman J.,Glick, R.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tylized Facts about Their Determinants and Governance,”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Working Paper 14562,(Dec.,2008),pp.6-17.
〔14〕张亮:《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优化路径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15〕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世界经济》2006年第3期.
〔16〕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1页.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