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已初步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但疾病风险保障程度有限。中等发达地区N市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微观数据显示,医保基金仅支付了参保者48.6%的实际医疗费用,医疗费用8万元以上的患者费用报销比例递减,没能从根本上化解参保者大病重病经济风险,与医疗保险保大病重病为主目标相悖。近期应建立政府和个人筹资增长机制,研究退休职工缴费可行性,谨慎推出扩面缴费政策;改变一味提高政策补偿比的现象,适时调整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提高实际补偿比;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构筑低收入群体疾病风险全保障底线;调整国家财税政策,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健康保险,发挥其在疾病风险全保障中的补充作用。
中图分类号: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页. 〔2〕李亚青:《社会医疗保险的真实保障水平研究——兼论“保障水平幻觉”》,《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5期. 〔3〕吴维民、杨秀玲等:《利用基本医保结余建立大病保险基金的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 〔4〕Whitehead M.,Dahlgren G.,Evans T.,“Equity and Health Sector Reforms:Can Low-income Countries Escape the Medical Poverty Trap?” 〔5〕Adam,Wagstaff,Eddy van.Doorslaer,“Catastrophe and Impoverishment in Paying for Health Care:with Applications to Vietnam1993-1998,” 〔6〕Magnus Lindelow,Adam Wagstaff,“Health Shocks in China:are the Poor and Uninsured Less Protected?”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vol.10(2005). 〔7〕刘颖、任苒:《大病卫生支出及其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第3期. 〔8〕Xu,Ke et al.,“Protecting Household From Catastrophic Health Spending,” 〔9〕周钦、刘国恩等:《医疗保障水平与中国家庭的医疗经济风险》,《保险研究》2013年第7期. 〔10〕王俊华:《农村大病医疗保险中的政府责任》,《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第7期. 〔11〕朱铭来:《大病统筹与基本医保应以医疗费用划定边界》,《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9期. 〔12〕齐有智、曹俊、张松华:《宝鸡市大病统筹救助运行绩效分析》,《中国医疗保险》2013年第8期. 〔13〕刘小兵:《中国医疗保险费率水平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7期. 〔14〕贾洪波:《中国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缴费率模型与测算》,《预测》2010年第1期. 〔15〕朱铭来、于新亮、宋占军:《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费用预测与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评估》,《保险研究》2013年第5期. 〔16〕王增文、邓大松:《基金缺口、缴费比率与财政负担能力:基于对社会保障主体的缴费能力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0期. 〔17〕何文炯、杨一心:《社会医疗保险筹资若干问题辨析》,《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第3期. 〔18〕〔21〕N.Duan W.G.Manning,C.N.Morris,J.P.Newhouse,“A Comparison of Altemative Models for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19〕邓大松、刘昌平:《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敏感性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1年第6期. 〔20〕张乐川:《中国城镇养老保险金“年龄缺口”分析——基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假设》,《南方人口》2012年第4期. 〔22〕严若华等:《几何级数法在估计我国2012年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中的应用》,《中国循环杂志》2013年第11期. 〔23〕刘涌:《大病何所依》,《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7月30日,第5版. |
[1] | . 可持续发展技术观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0-114. |
[2] | 魏建, 黄婉如. 强者何以认可弱者的超限利益主张——失地农民的利益主张与政府的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99-106. |
[3] | 丁建臣, 刘亚娴. 非法集资与金融制度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07-111. |
[4] | 王倩双, 星黄蕊. 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功能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16-119. |
[5] | 麻宝斌, 杜平. 中国民众医疗卫生政策的公平感受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82-88. |
[6] | 孙才志, 邹玮.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安全评价及时空分异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71-179. |
[7] | 刘良忠, 柳新华.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跨海通道工程项目经济影响评价分析——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80-185. |
[8] | 蒋元涛. 海洋运输企业物联网采纳行为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86-192. |
[9] | 李靖宇, 李锦鑫. 论东北区域新一轮开放的通江达海战略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00-106. |
[10] | 张继华, 姜旭朝. 海洋港口融资研究动态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07-111. |
[11] | 刘曙光. 区域经济活动的沿海化布局规律探析——国内外历史经验及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12-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