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1): 181-186.

• 百年文学学术史案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家庭理念建构之关系

徐红妍   

  • 发布日期:2018-08-22
  • 作者简介:徐红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讲师(河南 洛阳 471000)。

  • Published:2018-08-22

摘要: “五四”时期,随着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人”的觉醒,“五四”文学展开了对封建家族制度的猛烈批判。由于封建家族制度的专制性缺少“人”的概念与文化,导致了人的个性扭曲与自我意识的泯灭等恶果,因此,“五四”文学在抨击封建家族制度罪恶的同时,又提出建立一种人人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人格独立的现代民主家庭。

关键词: 家族制度, “五四”文学, 个性, 现代家庭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51页.
〔2〕王三山:《宗法家族组织与中国专制政治》,《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3〕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1915年第4期.
〔4〕胡适:《易卜生主义》,《新青年》1918年第6期.
〔5〕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新青年》1917年第6期.
〔6〕孟真:《万恶之源》,《新潮》1918年第1期.
〔7〕《礼记·乐记》,杨天宇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78-495页.
〔8〕《中庸》,王国轩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95页.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13页.
〔10〕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47页.
〔11〕〔13〕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76—77、74-75页.
〔12〕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19-20页.
〔14〕鲁迅:《随感录·三十八》,《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27页.
〔15〕《礼记·昏义》,杨天宇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815页.
〔16〕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8页.
〔17〕伊·谢·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佟景韩、范国恩、许宏治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第80页.
〔18〕三爱:《婚姻(上)》,《安徽俗话报》1904年第3期.
〔19〕鲁迅:《随感录·四十》,《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38页.
〔20〕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8—41页.
〔21〕〔24〕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40—141、138页.
〔22〕胡适:《“我的儿子”》,《胡适文集》第二卷,欧阳哲生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23页.
〔23〕周作人:《家之上下四旁》,《周作人散文全集》第七卷,钟叔河编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22-425页.
〔25〕洛克:《政府论(上)》,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54页.
[1]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2]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3]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4]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5]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6] 汪沛.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5-228.
[7]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8]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9] 刘朝霞.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9-192.
[10]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11] . 纪实与回忆:论郭沫若、谢冰莹对从军北伐的不同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0-174.
[12]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13]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1-186.
[14] . “民国”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9-195.
[15] 李红梅.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9-2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3] 周江. 正常基线中海图的效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08 -112 .
[4]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5] 文兵. 解构:向“他者”敞开的正义——德里达论“法律的力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40 -46 .
[6]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7] 张佳睿. 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36 -139 .
[8] 刘刚. “招生魂与招死魂”学案的文化考辨——宋玉《招魂》的礼俗文化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8 -182 .
[9] . 从“孝”与“Eros”的比较看中西传统伦理共通之可能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47 -51 .
[10] . 协调推进中国金融发展和资本账户开放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20 -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