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Science Journal ›› 2011 ›› Issue (5): 15-19.
• Orginal Article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CLC Number:
〔1〕〔12〕〔18〕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卷,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年,第791-792、812-813、835 页。 〔2〕〔3〕〔9〕〔1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327、322、330、57 页。 〔4〕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141 页。 〔5〕〔13〕〔14〕〔15〕〔16〕〔29〕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第72、71、163、48、55、18 页。 〔6〕〔7〕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12、27 页。 〔8〕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 卷,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年,第311 页。 〔11〕〔17〕〔31〕〔32〕布尔:《理性的历史》,王步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年,第49-50、10、45、59 页。 〔19〕〔20〕〔24〕〔26〕〔27〕〔28〕〔33〕〔34〕费希特:《现时代的根本特点》,沈真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7、124、5、10、10-11、129、11、16 页。 〔21〕〔22〕〔23〕梁志学:《从全球化来看费希特的历史哲学》,《云南大学学报》2007 年第4 期。 〔25〕伯瑞:《进步的观念》,范祥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年,第176 页。 〔30〕布尔:《费希特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世界哲学》2006 年6 期。 〔35〕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年,第169 页。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