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0 ›› Issue (6): 130-136.

• 中国文学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南宋理学分化与"宋调"变异式微

许总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 收稿日期:2000-04-28 出版日期:2000-11-15 发布日期:2018-11-13
  • 作者简介:许总(1954-),男,江苏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

  • Received:2000-04-28 Online:2000-11-15 Published:2018-11-13

摘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诗之所以确立与唐诗并峙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构建了重"理"特质。考察以重理为核心的宋诗本质特征的形成过程,即清晰地表现出与作为宋学核心体现的理学之间的深刻的内在关联。南宋后期,宋诗的重理特征发生变异,诗坛出现向唐诗重情范型总体回归的倾向,"宋调"至此而趋向式微。理学事功派学者本身多为文士,他们以反对深受理学影响的江西诗派为契机,倡言晚唐风韵,在实践上推进了"宋调"式微的创作进程;理学正统派在"心"与"理"的对立中使"情"得以高扬,从而在观念上促进了"宋调"式微的理论进程。由理学分化与"宋调"式微的各自进程,可以见出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实际上存在着的一体化关系。

关键词: 南宋理学, 宋诗, "宋调"式微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 于景祥. 《文心雕龙》声律理论三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86-191.
[2] 纪德君. 明清小说家“以文为戏”摭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92-199.
[3] 徐大军. 《金瓶梅词话》叙事建构的文艺渊源刍议——以取径武松打虎故事的属性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00-210.
[4] 王立. 明清灾害文学书写与御灾信仰的精神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33-39.
[5] 陈军. 《诗经》“昔我往矣”句经典化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91-197.
[6] 胡胜. 杨悌《洞天玄记·前序》所引《西游记》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98-203.
[7] 叶志衡. 论元代文人对屈原和陶渊明的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204-210.
[8]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9]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10]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11]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12]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13]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14]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15]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