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00-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邓小平理论研究
    论中国先进文化的特征及其使命
    严学琴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4-7. 
    摘要 ( 157 )   PDF(pc)(117KB) ( 120 )   收藏
    中国共产党近80年的奋斗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并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五大特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党历史使命在现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这一使命,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人文主义方法的早期输入及其学术影响
    李承贵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8-14. 
    摘要 ( 139 )   PDF(pc)(191KB) ( 306 )   收藏
    人文主义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在20世纪上半叶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表明,人文主义的输入对中国学术产生了五个方面的影响:发掘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推动了中国学术学科化进程;激发和培育了研究者的原创性和独立性;深化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批判性思维
    何云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5-24. 
    摘要 ( 379 )   PDF(pc)(123KB) ( 1488 )   收藏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过程;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提问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问题也非常重要。"批判性思维"一词在国内文献中较少见到,但批判是创造的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因此,应该重视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人们的批判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制度框架
    孙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25-27. 
    摘要 ( 259 )   PDF(pc)(94KB) ( 158 )   收藏
    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制度框架的确立是传统与现代化不断冲突与矛盾的过程。传统与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割断的"连续体"。只有正确处理好其他国家、民族的现代化经验与我国的社会文化传统,才能确立起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社会制度的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
    田凯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28-32. 
    摘要 ( 311 )   PDF(pc)(148KB) ( 866 )   收藏
    当前中国农村农民对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和政府对该制度供给存在不均衡。政府在制定该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视角上的限制,没有分清养老保险的社会政策本质,混淆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根本区别;由于中央政府的意愿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实际制度供给的不一致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国家应确立以社会性和公平性为原则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制度建设的长远目标,建立以国家、集体为主,个人为辅的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模式;建立由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的梯形结构,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石英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33-38. 
    摘要 ( 172 )   PDF(pc)(167KB) ( 420 )   收藏
    基于保障人权、实现程序公正的基本理念,应强调对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首先应赋予被害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并确保其充分、有效地参与诉讼,富有意义地影响诉讼结局,同时,在诉讼中应加强对被害人人身权及人格尊严的保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企业法制环境刍议
    金波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39-41. 
    摘要 ( 96 )   PDF(pc)(99KB) ( 141 )   收藏
    现代企业的法制环境主要包括立法环境和法律的运作环境。目前立法环境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法律规范的可行性差并相互抵触;立法的滞后性;尚待填补的立法空白。对此,应紧跟政策,密切结合实际;加大投入;具备超前意识。目前我国法律运作环境的最大问题是有法不依。对此应改革和强化法律监督,政府工作程序应法制化,提高要害部门人员及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关于制定"十五"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
    李向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42-48. 
    摘要 ( 135 )   PDF(pc)(200KB) ( 207 )   收藏
    辽宁省的"十五"计划应该具备转轨计划特征,突出促进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性,承认转轨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有限性,确立利用有限的可控资源,实施有限的战略任务,争取有限的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体现在发展目标的选择上,辽宁省应该提出至"十五"计划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此,应坚持结构优化,科技兴省,外向牵动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使之成为长期贯彻的、具有稳定性的发展总纲;同时,针对四大战略在"十五"时期的具体任务,制订出时效性强的阶段性战略举措--促进经济体制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科教产业化、城市现代化、生产清洁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部经济中的金融约束与发展
    张宗新, 孙晔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49-54. 
    摘要 ( 126 )   PDF(pc)(170KB) ( 179 )   收藏
    中国经济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阶梯走弱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失衡。由此不难看出,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资本形成能力不足,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市场型制度短缺。为此,要求有市场型金融制度来合理安排与加深西部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具体说,就是要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确立投资重点;培育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提高制度创新能力与市场运作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及政策建议
    裴春霞, 孙世重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55-60. 
    摘要 ( 170 )   PDF(pc)(178KB) ( 165 )   收藏
    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投资波动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要比消费同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高得多。投资不足,尤其是非国有投资增长缓慢,是当前经济回升乏力的根本原因,所以刺激消费不能作为宏观政策实施的切入点。非国有经济投资不足的原因在于融资的交易成本太高。有效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实现投资增长和消费回升,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和相应的实施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特征及其规范
    陈孝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61-66. 
    摘要 ( 193 )   PDF(pc)(167KB) ( 232 )   收藏
    从制度层面来看,股份合作制是对股份制与合作制的一种新的"综合",是经营者、市场和企业行为的产物,是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衍化出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的规范问题要从股权设置、收入分配与剩余权支配和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分配合理、管理科学"的原则来建立企业的经济组织制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小城镇--中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梁启东, 陆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67-69. 
    摘要 ( 138 )   PDF(pc)(105KB) ( 354 )   收藏
    从城市化的一般理论和经验出发,分析城市化的形势,提出城市化的方针:城市化与工业化并举;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举;强化城市中心功能与发展小城镇并举;扩大城市规模与提高城市质量并举。在此基础上,强化宏观政策、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是:科学规划,注重特色,因地制宜,深化改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老工业基地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战略转移问题研究
    姜晓秋, 王鸥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70-76. 
    摘要 ( 130 )   PDF(pc)(205KB) ( 150 )   收藏
    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表现为大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增强和传统产业生产扩散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劳动力从原有的就业空间向新的就业空间转移的过程。老工业基地偏重的产业结构、国家包下来的就业体制、缺乏生机的小城镇发育的滞缓和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过大等因素造成了原有就业空间的萎缩,必须努力从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等机遇中去拓展劳动力战略转移的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结构转型与辽宁老工业基地复兴
    冯贵盛, 龙桂馥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77-80. 
    摘要 ( 138 )   PDF(pc)(122KB) ( 163 )   收藏
    辽宁老工业基地十多年的改造实践表明,发展方式、结构和体制三者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结构转型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发展方式转型是实现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体制转型是发展方式和结构转型的支撑。三者互联互动,同步前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产权多元化模式与对策
    肖元真, 郭明, 陈美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81-84. 
    摘要 ( 133 )   PDF(pc)(134KB) ( 144 )   收藏
    目前,改革已到了整体攻坚阶段,必须在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问题。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在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围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展开,才能带动经济体制其他各个侧面的配套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国企进行所有制改革,必须克服观念障碍,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选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国企改革要"有进有退",退出竞争性行业,进入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对经济全局发挥主导作用的行业和企业,提高国企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监督,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改制后的国企,应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瞄准国际市场,为企业和产品重新定位,形成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特点新探--对《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一文的商榷
    于云瀚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85-90. 
    摘要 ( 128 )   PDF(pc)(181KB) ( 195 )   收藏
    针对《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几点新的认识:(1)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欧的封建城市都滋生于封建自然经济之上,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有着与封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相适应的方面,两者在城市基本属性、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的差别并不具有本质意义;(2)该文所论"城市不能有效涵容农业人口"、"职业构成简单"等总体特征与中国封建城市呈现出的人口众多、市场繁荣的表象及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等历史事实相悖;(3)中国封建经济结构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其自给程度相当有限,因而商品经济必然较之西欧封建时代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这在事实上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方如金, 赵瑶丹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91-96. 
    摘要 ( 460 )   PDF(pc)(196KB) ( 435 )   收藏
    明清时期大量兴建的市镇基本上可分三类:手工业市镇、商业市镇、交通市镇。市镇经济对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运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市镇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生联系的媒介;市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都市化进程;市镇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胚胎;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产生冲击。封建社会后期市镇的发展应该说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市镇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商品生产和商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北洋政府时期的私营银行
    刘永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97-101. 
    摘要 ( 126 )   PDF(pc)(149KB) ( 301 )   收藏
    投机公债为北洋政府时期私营银行超常发展的最大动因。业内有识之士认识到它的危害,并有所抵制。他们不断调整银行发展方向,使之渐入正轨。一批现代职业银行家应运而生,以其全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为中国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景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末新知识阶层政治文化心态探析
    赵泉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02-107. 
    摘要 ( 168 )   PDF(pc)(176KB) ( 223 )   收藏
    19与20世纪之交,新知识分子作为一群从政治制度层面思考中国问题的“边际人”,在政治文化方面表现出新的趋向:一是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学说的体认;二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载体——科举制的离异。同时,这两种心态在救亡的驱逼下又外化出三个特点:急于求成的功利性、极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及浓厚的情绪色彩。而所有这些无疑都是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的一种必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
    何黎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08-113. 
    摘要 ( 183 )   PDF(pc)(172KB) ( 1016 )   收藏
    妇女教育权是妇女各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妇女为获得教育平等权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这项斗争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妇女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华民国的创建,使初具规模的妇女教育得到迅速扩大,但是妇女仍然没有获得教育的平等权利。"五四"时期,妇女争取教育平等权运动才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并最终在20年代中期基本达到与男子平等的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
    方锡球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14-121. 
    摘要 ( 132 )   PDF(pc)(225KB) ( 144 )   收藏
    中国文学史百年写作的缺憾,文艺发展论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文学发展的因素和机制,赋予文学史写作的审美的历史社会学方法,对文学史的结构、模式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范本。以审美理想范型作为文学史结构的核心范畴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能够在一本文学史里形成多样的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诗经》:儒学社会宇宙观的初源
    赵海菱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22-126. 
    摘要 ( 232 )   PDF(pc)(157KB) ( 180 )   收藏
    《诗经》吟唱男女恋情,倾诉生命悲欢,感慨世道沧桑,抒发对上天的膜拜与畏惧,……其关注人伦、直面现实的精神与天人交感、物我合一的直觉都给孔子以深刻的影响和启迪,儒家重视"天命"、将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归于一处的人生圭臬亦由此而确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诗在日本
    王晋隆, 张洁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27-129. 
    摘要 ( 210 )   PDF(pc)(100KB) ( 291 )   收藏
    在日本文化中,唐诗不仅是可用来吟咏欣赏的异国文学作品,更是诗歌创作的楷模,尤其是从奈良到明治时期,汉诗取法盛唐,兼采六朝诗文和宋诗的菁华,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集中体现了唐诗及中国诗文化对日本文学、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南宋理学分化与"宋调"变异式微
    许总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30-136. 
    摘要 ( 127 )   PDF(pc)(209KB) ( 143 )   收藏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诗之所以确立与唐诗并峙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构建了重"理"特质。考察以重理为核心的宋诗本质特征的形成过程,即清晰地表现出与作为宋学核心体现的理学之间的深刻的内在关联。南宋后期,宋诗的重理特征发生变异,诗坛出现向唐诗重情范型总体回归的倾向,"宋调"至此而趋向式微。理学事功派学者本身多为文士,他们以反对深受理学影响的江西诗派为契机,倡言晚唐风韵,在实践上推进了"宋调"式微的创作进程;理学正统派在"心"与"理"的对立中使"情"得以高扬,从而在观念上促进了"宋调"式微的理论进程。由理学分化与"宋调"式微的各自进程,可以见出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实际上存在着的一体化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代诗学对"诗史"概念的辨证
    陈文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37-142. 
    摘要 ( 168 )   PDF(pc)(209KB) ( 388 )   收藏
    明人对"诗史"之说的辨证,大体上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从"诗贵情思而轻事实"的角度表示对杜甫"博涉世故"的不满;二、从叙事技巧的角度论证杜甫并非惟一当得起"诗史"之称的诗人;三、从是否真实可信的角度对杜甫提出批评。杜甫因其巨大影响而被选中作为剖析的标本,成为明人辨证的核心,目的却是对整个中国古典诗加以反省,摆脱"诗史"观念的强有力束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西文化交流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物--试论梁启超的散文创作
    张永芳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43-145. 
    摘要 ( 127 )   PDF(pc)(124KB) ( 222 )   收藏
    梁启超不仅是多才多艺的学者,也是诗文兼长的全才作家,尤以散文创作知名于世。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定期出版的报刊有直接关系。时代环境与传播方式的影响与他的深厚学养相融合,成就了他散文创作的鲜明个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中国文学
    也向西风舞一回*--论胡适与白话翻译文学
    史国强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6):  146-151. 
    摘要 ( 154 )   PDF(pc)(213KB) ( 433 )   收藏
    胡适是用白话写诗的第一人,也是用白话译诗的第一人。他论及翻译的某些主张,给中国的语言文学带来了深远影响。胡适的翻译思想可以归结为:要改造中国文学,必先从白话做起;要普及白话文学,必先翻译外国文学。胡适倡导的白话翻译文学,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普及提供了话语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海书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