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1): 117-123.

• 近世史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代理学世派的文化宣言-《讨粤匪檄》文化内涵新论

成晓军1, 彭小舟2   

  1. 1.惠州大学政史系,广东惠州516015;
    2.河北大学历史系,河北保定071002
  • 收稿日期:2000-10-10 出版日期:2001-01-15 发布日期:2018-11-06
  • 作者简介:成晓军(1953-),男,湖南湘乡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 Received:2000-10-10 Online:2001-01-15 Published:2018-11-06

摘要: 《讨粤匪橄》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特定社会文化基础,适应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檄文在指导湘军同太平天国文化论争中,作为理学经世派用以对付敌对阶级进行文化反击的精神武器,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发展的现状。檄文文化内涵的深刻实质在于理学经世派在其实学精神指引下,从维护传统到逸出传统,开展洋务自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从而发展、维护了传统.

关键词: 《讨粤匪檄》, 理学经世派, 文化宣言, 太平天国, 湘军

中图分类号: 

  • K254

〔1〕太平天国史论文选: 下〔C〕.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941.
〔2〕茅家琦.太平天国与列强〔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16.
〔3〕〔8〕太平天国: 第l 册〔M〕.神州国光社,1952.321,313.
〔4〕〔6〕曾国藩全集: 诗文〔M〕.长沙: 岳麓书社,1986232.
〔5〕太平天国: 第3册〔M〕.神州国光社,1952.203-204.
〔7〕曾国藩全集: 家书〔M〕.长沙: 岳麓书社,1985.21-22.
〔9〕曾国藩全集: 日记〔M〕.长沙: 岳麓书社,1987.681.
〔10〕曾国藩全集: 书信〔M〕.长沙: 岳麓书社,1991.1520.
〔11〕〔12〕出自敌对营垒的太平天国资料〔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57,225.
〔13〕曾国藩全集: 奏稿〔M〕.长沙: 岳麓书社,1987.1272.
〔14〕夏震武.灵峰先生集: 第4卷〔M〕.杭州: 丙辰浙江印刷公司代印.57.
[1] 侯竹青.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人口损失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04-208.
[2] 刘江. 太平天国统治下的南京(1853 -1864 )---以社会经济为主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36-142.
[3] 侯竹青. 太平天国奠都之初的妇女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179-18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