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进田. 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22. |
[2] |
郎元智. 近代东北社会的衣食住行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94-198. |
[3] |
韩仪. “画法入诗”与诗中情画———论宫体诗的绘画笔法与娱情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17-220. |
[4] |
邴正, 李岩. 人与文化的矛盾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4-10. |
[5] |
杨莉. 论诗歌叙事中的空间标识---以拜伦的叙事诗《唐璜》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84-188. |
[6] |
隋丽. 中国现代文学生态主题的演进与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98-200. |
[7] |
邓政, 王嘉良. “莎乐美”模式:田汉早期剧作的“唯美”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189-192. |
[8] |
吴景明. 论新时期以来自然主题在文学场域中的嬗变--以知青文学、寻根文学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266-268. |
[9] |
汪信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4-6. |
[10] |
王雨辰. 论价值哲学视域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0-15. |
[11] |
李晓南.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看今昔茶馆文化的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35-40. |
[12] |
林祖华.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55-59. |
[13] |
李德顺. 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4-9. |
[14] |
杨红. 论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47-50. |
[15] |
王杉. 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18-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