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6): 162-163.

• 学术随笔 •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枚帅徽印证的义勇军抗日斗争史

徐凤臣   

  1.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 收稿日期:2001-08-10 出版日期:2001-11-15 发布日期:2018-11-02
  • 作者简介:徐凤臣(1940-),男,辽宁兴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 Received:2001-08-10 Online:2001-11-15 Published:2018-11-02

中图分类号: 

  • K256
[1] . 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及其外交策略——以1870年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45-159.
[2] 李云泉. 中法战争前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与中越关系的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50-155.
[3] 叶昌友, 刘向东. 方伯谦被杀罪名质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05-108.
[4] 张亚群. 清末废科举的教育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93-97.
[5] 龚郭清. 戊戌维新派的"学会"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08-113.
[6] 王小侠. 晚清洋务运动"官督商办"制度探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21-126.
[7] 王凡. 康有为人才思想论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128-131.
[8] 李明伟.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16-121.
[9] 刘永祥. 抗战时期金城银行在西部的经营活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23-127.
[10] 夏维奇. 清季报刊新闻电讯发展述论———以国内新闻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144-148.
[11] 董丛林. 天津教案后《传教章程八条》的筹议与夭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26-132.
[12] 李花子. 1885年、1887年中朝勘界的重新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11-120.
[13] 郭海燕. 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朝鲜外交政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34-140.
[14] 夏维奇, 仲夏. “邻厚君薄”:近代中国电报创建中的日本因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41-14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