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1): 166-168.

• 中国文学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乐府诗的绝唱--唐代乐府诗成就探说

赵淑平   

  1. 沈阳师范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 收稿日期:2001-08-18 出版日期:2002-01-15 发布日期:2018-10-30
  • 作者简介:赵淑平(1956-),女,辽宁大连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1-08-18 Online:2002-01-15 Published:2018-10-30

摘要: 盛唐乐府名家辈出,佳作繁多,其中李白、杜甫最为杰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则在通俗化方面成就突出。中唐以后,乐府诗创作渐呈衰势。唐代乐府是汉魏乐府后的又一个高峰。

关键词: 乐府诗, 唐代,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1〕王运,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A〕. 程千帆. 唐宋诗名篇〔C〕.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20.
〔2〕闻一多.唐诗杂论: 宫体诗的自赎〔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18.
〔3〕孟.本事诗 高逸〔A〕. 唐人轶事汇编〔C〕.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696.
〔4〕皮日休. 刘枣强碑文〔A〕. 全唐文〔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3719.
〔5〕元稹. 乐府古题序〔A〕. 全唐诗〔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021.
〔6〕与元九书〔A〕. 中国历代文论选〔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43.
〔7〕艺概: 诗概〔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65.
[1] 于景祥. 《文心雕龙》中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0-207.
[2] . 从唐诗看浮云意象的佛禅意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97-200.
[3] 陈小芒, 廖文华. 梅岭题咏与贬谪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170-172.
[4] 卢燕平. 试论义山无题诗悼亡内容及其常用意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63-167.
[5] 陈武英. 朱淑真诗词的历史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68-172.
[6] 周淑芳. 咏史诗:对被理性精神关怀领域的触探与拓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151-153.
[7] 李春青. 心中之景与眼中之景--陶诗与谢诗的文本差异及其文化原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53-158.
[8] 李炳海. 空间迁徙和时间流逝中的漂泊者[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130-13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