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交换理论既避免了个体主义唯经济论的狭隘性又避免了结构主义无法将结构决定与个体理性选择有机结合的尴尬。通过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基础的梳理,用构建的社会交换模型分析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可以看出转型期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不是单纯的由"传统的"网络性交换向"现代的"非网络性变换的转型,而是呈现出网络性交换的非网络化和非网络性交换的网络化同时并存的局面。
中图分类号:
〔1〕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 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 〔2〕陈劲松. 传统中国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 (3) . 〔3〕科尔曼. 社会理论的基础〔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721. 〔4〕〔5〕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 三联书店,1985. 6,"乡土本色" . 〔6〕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 三联书店, 1987. 135. 〔7〕汪和建. 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15. 〔8〕〔9〕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8. 13, 13. 〔10〕王思斌.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关系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 1987, (3) . 〔11〕郭于华. 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 社会学研究, 1994, (6) . 〔12〕〔13〕杨善华, 侯蕊红. 血缘、姻缘、亲缘和利益〔J〕. 宁夏社会科学, 1999, (6) . |
[1] | . 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以江西赣南A市农民工调查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70-73. |
[2] |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74-80. |
[3] | 朱丽颖, 石俊田.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化过程中政府与农民角色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55-57. |
[4] | 柳清瑞.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及其对城镇就业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68-72. |
[5] | 赵秀玲. 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难题及其突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40-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