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成效并不大。21世纪,国企改革将进入公司治理的新阶段,但公司治理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选择和激励机制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走理想目标模式与具体操作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中图分类号:
〔1〕经济日报, 2001-08-09. |
[1] | 任保平.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体制改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1-28. |
[2] | 张慧芳, 艾天霞. 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分析--四大引擎与三驾马车协同发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9-37. |
[3] | 王今朝. 公有企业相对私有企业的效率占优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38-48. |
[4] | 朱富强. 产权的人本共进与国有企业改革--基于理论与实践维度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49-57. |
[5] | . “后改革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目标、关键及重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96-102. |
[6] | .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03-108. |
[7] | 周凯.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61-165. |
[8] | 高煜.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近期研究的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00-104. |
[9] | 赵玉红. 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环境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77-80. |
[10] | 严汉平, 白永秀. 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及边界的确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73-77. |
[11] | 陈世夫, 戴长春.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89-91. |
[12] | 宫秀芬. 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改造的主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78-80. |
[13] | 芮桂杰. 国有股减持问题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81-82. |
[14] | 刘永进, 顾芳. 债转股成功运作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83-86. |
[15] | 周叔莲, 王伟光. 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70-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