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朝统治者重视学习和吸取汉文化,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质。在入关以前,他们从汉文化中学习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以明朝为鉴,健全国家体制,并从中寻求统治经验。入主中原后,他们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汉文化,进一步寻求治国方略。同时为了改变传统的华夷观念,他们从传统的汉文化中千方百计为其入承大统寻找历史根据。随着他们汉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树立并巩固了他们的统治威信,也淡化了"异族"统治者的形象,为其驾驭具有悠久历史、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国创造了条件。清统治者学习并吸取汉文化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提高了满族人的汉文化素质,缩小了满汉的民族差别,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
[1] | 周寂沫. 美国科技兴衰的原因和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07-112. |
[2] | 杨成波. 离异妇女贫困化原因的社会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41-45. |
[3] | 于景祥. 《文心雕龙》关于骈偶产生原因的论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27-230. |
[4] | 赵颖. 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84-87. |
[5] | 郝桂敏. 王肃《诗经》文献失传时间及原因考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58-260. |
[6] | 王晓红. 西方近代抽象人性论的哲学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36-38. |
[7] | 陆静卿.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尼僧作奸谋乱原因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46-149. |
[8] | 李亚光. 对大禹治水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14-118. |
[9] | 倪惠颖. 汪中、章学诚交恶初始时间及原因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49-150. |
[10] | 王振华. 欧盟对华反倾销原因与其内部矛盾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64-68. |
[11] | 戴晓刚. 后秦姚氏的汉文化修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57-159. |
[12] | 李红艳.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57-62. |
[13] | 和卫国. 乾隆前期清廷放弃本色捐监政策原因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193-196. |
[14] | 王家庭. 中国开发区过热现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71-75. |
[15] | 吴九占. 论苏联、共产国际对北伐态度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38-1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