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3): 25-27.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发生与实现的文化底蕴探论

李秀华   

  1. 沈阳大学社会科学部,辽宁沈阳110044
  • 收稿日期:2001-11-22 出版日期:2002-05-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李秀华(1955-),女,辽宁复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应用研究。

  • Received:2001-11-22 Online:2002-05-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创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其发生与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自身;创新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如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状况,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社会思想文化氛围等条件的制约;创新需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支撑。

关键词: 创新, 发生, 实现, 文化

中图分类号: 

  • A56

〔1〕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2〕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1995-05-27.
〔3〕欧阳康. 创新工程--人类创新本性的深度发掘和自觉运用〔J〕. 文史哲, 1999, (4) .
〔4〕夏甄陶. 人的自我认识〔J〕. 哲学研究, 1998,(4) .
〔5〕衣俊卿.文化哲学: 未来哲学的自觉形态〔J〕.社会科学战线, 1999, (2) .
〔6〕寇东亮. 人的发展与人文精神〔J〕. 探索, 1999,(4) .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3] 魏志江. 朝贡之外:论北宋与日本的佛教文化外交[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9-145.
[4] 吴力波 徐少丹 任飞州.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部门关联与企业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45-159.
[5] 白永秀.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创新及其重大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0-27.
[6] 赵立彬. 礼敬五四:《台湾文化》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生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57.
[7] 徐胜. 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驱动效应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25-134.
[8] 杨华. “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11-120.
[9]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10]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11] 徐景一 于桂兰. 新时代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20-127.
[12] 张艾莲 刘柏. 文化距离对汇率风险的跨国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38-145.
[13] 谭桂林. “佛化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31-40.
[14] 叶满城 梅宇航. 纵向国民经济布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降成本和创新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5-160.
[15] 谢纳.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97-20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