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4): 33-35.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崔清田, 王左立   

  1. 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 收稿日期:2002-04-07 出版日期:2002-07-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崔清田(1936-),男,河北容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逻辑史和比较逻辑的研究。

  • Received:2002-04-07 Online:2002-07-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既紧密相关又彼此区别。它们都以经验的和用自然语言表述的实际论证为对象,然而,非形式逻辑毕竟是逻辑,它以对实际论证的一般进程及一般形式的辨识、抽取与建构为重心和基点;而批判性思维对论证的关注则是多角度的和批判性的。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产生于实际的需要,其方法与技巧对于培养和提高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大有裨益。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批判性思维, 论证

中图分类号: 

  • B81-06

〔1〕阮松. 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J〕. 南开大学学报, 1996, (6) .
〔2〕斯柯雷文(Michael Scriven) ,玻尔 org, 2002-02.
〔3〕〔6〕约翰逊, 布莱尔. 非形式逻辑过去的五年(1978至1983)〔J〕,美国哲学季刊, 1985, (3) .
〔4〕〔5〕M 尼尔 布朗,斯图尔特 M 基利.走出思维的误区〔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7〕〔8〕Alec Fisher. The Logic of Real Argumen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8.
[1] 宫瑜. 现代道德共识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9-23.
[2] 段忠桥. 正义、自由与私有财产——G.A.科恩对诺齐克“张伯伦论证”的再次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8-23.
[3] 马永侠, 武宏志. 诉诸权威的论证及其评估--以批判性问题为工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36-40.
[4] 关兴丽. 论墨家的批判性思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31-36.
[5] 何云峰. 论批判性思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6): 15-2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