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1): 10-15.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正确理解真理的主观性

余德华   

  1.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浙江丽水323000
  • 收稿日期:2002-10-31 发布日期:2018-10-26
  • 作者简介:余德华(1964-),男,浙江遂昌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真理问题及精神贫困问题研究。

  • Received:2002-10-31 Published:2018-10-26

摘要: 真理的本质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真理的各个方面。把真理的主观性单纯理解为形式上的主观性是片面的。真理的主观性作为真理的一个基本特征,不仅体现在真理的形式上,而且体现在它的内容上,体现在真理的形成、发展、运用和传播的过程中。重视和正确认识真理的主观性是科学把握真理本质的需要,对于我们正确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真理观、创造性地运用真理和发展真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真理, 主观性, 客观性, 意义

中图分类号: 

  • B023.3

〔1〕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7版)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14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12.
〔3〕费尔巴哈全集:第7卷(斯图加特版)〔M〕. 1903. 516.
〔4〕列宁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19.
〔5〕高清海.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9.229.
〔6〕〔8〕〔9〕〔10〕列宁. 哲学笔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 228, 223, 233, 228.
〔7〕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 第1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7. 409.
〔11〕杜威. 哲学的改造〔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8. 116.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97.
〔13〕狄慈根. 哲学著作选集〔M〕. 北京: 三联书店, 1978. 325.
〔14〕H尤利娜,卡尔 波普尔. 还原论唯物主义的"突现实在论"〔J〕.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 1980, (2): 19.
〔15〕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 93.
〔16〕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6. 7.
〔17〕P 斯尼德.什么是科学哲学家? 〔J〕.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2, (1): 88.
〔18〕李秀林, 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4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79.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702.
〔20〕列宁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19.
[1] 曾志.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融贯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4-9.
[2] 李天鹤. 真理的属性范畴辨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153-155.
[3] 周小兵. 真理的共识论与文化共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22-26.
[4] 曾志.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融贯论[J]. 社会科学辑刊, 0, (): 4-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