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4): 174-177.

• 学人论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末日本法学教习来华原因探析

尹伟琴, 陈琛   

  1. 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52
  • 收稿日期:2002-12-03 出版日期:2003-07-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尹伟琴(1975-) ,女,浙江台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法制史研究。陈琛(1975-) ,女,浙江杭州人,主要从事中国法制史和行政法学研究。

  • Received:2002-12-03 Online:2003-07-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20世纪初期,日本教习逐渐代替了欧美教习在中国法律教育界的垄断地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将学习西方的目光转向日本,聘请日本法学教习成了解决国内法学师资短缺问题的捷径;日本教习相对较低的薪水也使中国政府更乐意聘用他们。来华日本教习对清末的法学教育事业、法制改革和法学发展均有所臂助。

关键词: 清末, 日本法学教习, 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 K25

〔1〕北洋大学史料小组.北洋大学史略〔M〕.<br /> 〔2〕〔19〕〔23〕汪向荣. 日本教习〔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88. 122, 109, 68-69.<br /> 〔3〕[日]实藤惠秀.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3〕[日]实藤惠秀.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3. 73.<br /> 〔4〕汤能松, 等. 探索的轨迹--法学教育发展史略〔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5. 188.<br /> 〔5〕张晋藩.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 348.<br /> 〔6〕王韬.韬园文录外编: 第1卷〔M〕. 13.<br /> 〔7〕王韬.韬园尺牍〔M〕. 107.<br /> 〔8〕郭成伟,田涛. 罗马法东渐与中国近代民法形成〔A〕. 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C〕.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br /> 〔9〕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Z〕.<br /> 〔10〕梁启超.西学书目表〔A〕.质学丛书: 初集〔C〕.<br /> 〔11〕沈家本.寄移文存<sup>。</sup>删除律内重法折〔Z〕.<br /> 〔12〕张国华,李贵连. 沈家本年谱初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156.<br /> 〔13〕〔18〕〔25〕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8. (总) 5412-5413, 5113-5114, 6019.<br /> 〔14〕李贵连. 近代中国法律的变革与日本影响〔J〕.比较法研究, 1994, (1) .<br /> 〔15〕贺卫方. 中国法律教育之路〔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113.<br /> 〔16〕陈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M〕.<br /> 〔17〕炎培. 清季各省兴学史〔A〕.沈云龙. 近代中国史资料续编: 第六十六辑〔C〕.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1971.<br /> 〔20〕〔21〕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 清华大学校史稿〔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63, 17.<br /> 〔22〕Chinese don't want Japanese teachers〔N〕.New York Daily Tribe.1907-06-02.<br /> 〔24〕李贵连. 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62.<br /> 〔26〕汪庚年. 京师法律学堂讲义〔M〕. 北京: 京师法学汇编社, 1911.<br /> 〔27〕刘俊文, 池田温.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法制卷〔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202.
[1] 张福运. “废科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6-164.
[2]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154.
[3] 李玉. 钮永建民众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5-162.
[4]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168.
[5] 陈雁. 由姊妹而同学:基督教与近代上海女学校、女学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7-144.
[6] 李永胜. 民国初年日美两国在华商标权之争--以19 15年凡士林商标侵权诉讼案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52-161.
[7] 魏文静. 近代江南迎神赛会的商业化运作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54-159.
[8] 张涛. 早期美国教育书籍中的孔子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6-132.
[9] 陈高华.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1-26.
[10]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11]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12] 焦润明.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6-162.
[13] .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17-124.
[14]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15]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