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现有的狱政思想是传统文化精华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研究我国狱政思想的发展历史,对我国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1〕孙诒让.周礼正义〔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2869. 〔2〕尚书: 周书。 康诰〔M〕. 〔3〕王家骅. 儒家思想对日本古代律令的影响〔J〕. 日本研究, 1991, (1) . 〔4〕陈奇猷. 韩非子集释〔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88. 〔5〕薛梅卿. 中国监狱史〔M〕. 北京: 群众出版社,1986. 280. 〔6〕王泰. 监狱学概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85-87. 〔7〕金鉴.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改造罪犯的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劳改事业〔N〕. 法制日报, 1993-12-05. 〔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 下〔C〕.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830. 〔9〕王顺安.论毛译东改造罪犯的思想〔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 (1): 79. |
[1] | 左玉河. 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7-155. |
[2] | 邹小站. 清末民初思想话语中的“民权”与“国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56-164. |
[3] | 王法周. 钱大昕的君道观及其意义世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65-171. |
[4] | 李金铮. 从"问题"到难题:"中共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一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94-95. |
[5] | . 中国早期历史认识的发生路径与思维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71-174. |
[6] | 刘中平. 明代两京制度下的南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27-129. |
[7] | 金霞. 《宋书·符瑞志》历史价值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06-111. |
[8] | 张昭军. 援西入儒——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18-123. |
[9] | 孙文学.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84-90. |
[10] | 马继武, 于云瀚.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秘密结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91-95. |
[11] | 刘正刚. 郑观应关注弱势群体言行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35-138. |
[12] | 陈文联, 李桂梅. 论五四时期探求家庭变革的社会思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39-144. |
[13] | 刘国民. 论司马迁对法家人物悲剧命运的表现和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20-125. |
[14] | 齐春风. 论金朝华夷观的演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10-114. |
[15] | 吴洪成. 中国近代教会高等教育的历史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27-1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