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是":可知抑或不可知
尚东涛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26-31.
将真正把握自然之"是",作为彻底消解"环境危机"之积极取向的认知预期或基础,是当下应对"环境危机"的许多话语和行为的重要指向。但是,其一,规定于自演化与自然演化的自然物,最终归结向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而"与物无际"的"物物者非物",自然不等同于自然物及自然物"总和",是超越人的感性经验能力的存在,不可能成为人在经验中建构认识的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二,假定自然等同于自然物"总和",获得着认识对象的规定性,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与自然物"总和"的无限性具有非匹配性,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三,假定人观念地把握了自然之"是",但由于"实验和工业"无法"制造"出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无法确证对自然之"是"观念把握的正确性,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在自然"是"不可知的立场上,人对"称臣"于自然需有永恒的心理准备,人对当下"环境危机"的消解必然以新形态"环境危机"为代价,人只能在与自然的"无限磨合"中存在,不可能彻底摆脱"环境危机"。"环境危机"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或存在方式的构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