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3-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刊特稿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新贡献--庆祝辽宁社会科学院建院25周年
    赵子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4-8. 
    摘要 ( 104 )   PDF(pc)(155KB) ( 44 )   收藏
    辽宁社会科学院建院25年间,在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体专家学者和职工投身时代发展的大潮,面向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长学科,创造出一大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有直接应用价值和反映时代精神的研究成果,涌现出一批有突出成绩和一定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理论造诣、决策咨询能力和富有奋斗精神的科研队伍,为辽宁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孙正聿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9-16. 
    摘要 ( 312 )   PDF(pc)(218KB) ( 335 )   收藏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当代技术革命为基础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及转换,构成了当代人类特殊的生存困境:一是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问题",二是由对物的依赖性所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人的"物化"问题,是当代愈益突出和最为根本的"全球问题",它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层的文化危机。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在文化意义上是空前的价值观剧烈震荡的过程。"后工业文明"既以"大众文化"的形式表现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又以"哲学"的方式表现人类对当代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因此,新世纪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又具体地表现为对当代社会思潮和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秦"尚大"思维论
    刘畅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7-22. 
    摘要 ( 110 )   PDF(pc)(188KB) ( 375 )   收藏
    先秦思想界,涌动着一股"尚大"思潮,其本质在于对终极依据的追求与探索。大的,就是美的,就是好的,就具有终极价值意义,这种观念风行一时。纵观先秦思想界,尚"大"已经构成一种思维的存在。在此,"大",已非一个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时空概念,或传统意义上纯粹的美学观念,而是一种人文观念、思想范畴,具有极大的抽象涵盖性。几乎所有先秦思想家都曾对其进行过描述、论证。举凡自然、社会、人事、审美、思维活动,凡是最好、最高级、最完美之物就称之为"大"。而这些"最大"之物,正是先秦诸子们不厌其烦所讨论的要义。若抽去它们,一部先秦思想史就会黯然失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知: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新问题
    胡敏中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23-25. 
    摘要 ( 119 )   PDF(pc)(87KB) ( 226 )   收藏
    在知客体是正在被认识的客体,它既不同于未知客体和已知客体,又处于未知客体向已知客体转化的中途。在知客体是最新出现的客体,是处于认识进行态和认识中途的客体,也是处于认识竞争态的客体。提出并研究在知客体,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是":可知抑或不可知
    尚东涛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26-31. 
    摘要 ( 126 )   PDF(pc)(187KB) ( 629 )   收藏
    将真正把握自然之"是",作为彻底消解"环境危机"之积极取向的认知预期或基础,是当下应对"环境危机"的许多话语和行为的重要指向。但是,其一,规定于自演化与自然演化的自然物,最终归结向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而"与物无际"的"物物者非物",自然不等同于自然物及自然物"总和",是超越人的感性经验能力的存在,不可能成为人在经验中建构认识的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二,假定自然等同于自然物"总和",获得着认识对象的规定性,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与自然物"总和"的无限性具有非匹配性,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三,假定人观念地把握了自然之"是",但由于"实验和工业"无法"制造"出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无法确证对自然之"是"观念把握的正确性,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在自然"是"不可知的立场上,人对"称臣"于自然需有永恒的心理准备,人对当下"环境危机"的消解必然以新形态"环境危机"为代价,人只能在与自然的"无限磨合"中存在,不可能彻底摆脱"环境危机"。"环境危机"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或存在方式的构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易》中的类比推论思想
    张晓光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32-35. 
    摘要 ( 158 )   PDF(pc)(119KB) ( 880 )   收藏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它通过对卦象的阐释,论述了"观物取象、以象尽意"、"取象比类"等类比推论思想;刻画出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等直观性、经验性的意象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并影响至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论全球化时代与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模式转型
    庞跃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36-40. 
    摘要 ( 110 )   PDF(pc)(150KB) ( 171 )   收藏
    全球化时代对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模式转型的要求主要是来自体制方面,它要求用相应的国际法规和惯例来约束政府的行政职能、规范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方式,更新特定条件下所生成的行政机制,多层面促使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因此,这种转型将是巨大的、深层次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研究
    当代我国大陆服饰文化嬗变论析
    杨太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41-45. 
    摘要 ( 156 )   PDF(pc)(145KB) ( 602 )   收藏
    随着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中国大陆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巨变,在民族服饰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大陆的服饰文化在保留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努力与国际流行化、标准化服饰接轨,这一进程显示出五方面规律性特征,并预示出大陆服饰文化的发展走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及实施方略
    韩晶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46-49. 
    摘要 ( 138 )   PDF(pc)(131KB) ( 298 )   收藏
    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节能高效、文明式发展方式主要得益于它的引擎--信息化,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之路是21世纪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惟一选择。信息产业的壮大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础,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加速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障,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惟此,才能尽早实现新型工业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经济竞争与科技产业结构调整
    隋映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50-55. 
    摘要 ( 110 )   PDF(pc)(176KB) ( 149 )   收藏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进入开放领域,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以及产业技术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结构的立体式调整,科技产业的结构变动不仅仅表现为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素质结构的整体变化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经济规模扩张和集团化的迅速发展,而且表现为全球范围的需求结构的变动,以及国际贸易、国际资本等导向性作用。研究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模式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趋向,对认清中国在全球科技结构调整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走出自己的科技产业转型道路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选择
    王伟光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56-60. 
    摘要 ( 134 )   PDF(pc)(159KB) ( 155 )   收藏
    从国际上看,自从20世纪以来,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作为技术进步重要内容的技术创新一直是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内容。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环境中,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创新效率,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将是21世纪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而阶段性政府采购政策,则是推动技术创新更快发展的有效的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经济研究
    辽宁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体制市场化改革研究
    陈萍, 王广林, 许林海, 王丹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61-66. 
    摘要 ( 150 )   PDF(pc)(175KB) ( 171 )   收藏
    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这种由国有单位去维护和运营的体制必须改革。应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市场化经营模式。第一,取消进入限制,实现经营性公共产品的投资多元化,准经营性公共产品合理优惠,非经营性公共产品的投资补偿化,经营性公共产品资产和企业产权市场化。第二,加快政企分离,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企业化、民营化和方式的多样化,公共事业和企业单位职能的合理化。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化的管理制度,完善政府收费和定价制度,完善政府监督和规制制度,完善政府公共收费和支付系统,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研究
    论WTO规则与中国农业对外贸易
    刘艳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67-71. 
    摘要 ( 135 )   PDF(pc)(162KB) ( 313 )   收藏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在短期内取得了双增长,其中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因为具有价格优势,在加入WTO第一年就创造了佳绩,而畜产品、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却频繁遭到技术壁垒的拦截,一些产品还遭到了反倾销。从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贸易顺差在明显减小,分品种的农产品贸易喜忧参半,面对这样的局势,研究、利用好WTO规则,参与、制定好WTO规则,从总体上把握好国际市场形势,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发展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农业对外贸易中创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与证券
    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研究
    陈柳钦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72-76. 
    摘要 ( 169 )   PDF(pc)(145KB) ( 328 )   收藏
    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货币政策反过来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关注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环境分析
    赵玉红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77-80. 
    摘要 ( 172 )   PDF(pc)(131KB) ( 343 )   收藏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融资途径与民营企业融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机会稀缺,间接融资障碍重重,自筹资金能力受到限制;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原因则是由于融资制度障碍。因此,应从制度创新角度入手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包括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信用体制,保证制度系统的经营规范并严格加以监管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融资问题探讨
    臧爽言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81-83. 
    摘要 ( 150 )   PDF(pc)(99KB) ( 189 )   收藏
    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对商业银行自身来说,是解决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个根本出路,具有现实可行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问题、银行自身的产权及经营问题以及政策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等等都阻碍了银行的上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减少政府干预,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建立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上市前的重组,以及修改政策法规等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
    孙文学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84-90. 
    摘要 ( 292 )   PDF(pc)(199KB) ( 721 )   收藏
    东汉初年,比较完整地表述财政内涵和外延的财政概念——"食货"已经确立,并在以后的1900余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食货"研究的对象是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及与此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等,从而体现着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食货"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我国封建社会国家处理这些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秘密结社
    马继武, 于云瀚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91-95. 
    摘要 ( 602 )   PDF(pc)(147KB) ( 824 )   收藏
    伴随着里坊制的废弛,古代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众多的民间团体,民间秘密结社即是其中一类。其基本成员主要为城市下层群众,形式则可大致分成江湖帮会、无赖结社及秘密宗教结社等类。他们因不被官府所容,故其组织相当严密,在行动上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神秘性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李斯的社会人格
    雷会生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96-98. 
    摘要 ( 251 )   PDF(pc)(97KB) ( 665 )   收藏
    对李斯的历史评价涉及到对秦朝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评价,影响李斯评价公正性的问题在于对其人格的认识。"老鼠哲学"不是统贯李斯一生的处世态度,而是随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李斯要求改变生活现状、提高政治地位是无可非议的;李斯杀韩非,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也是为了秦国的利益。因此,我们不能对李斯的社会人格持完全的否定态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满族萨满教祭祀神杆新考
    张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99-104. 
    摘要 ( 270 )   PDF(pc)(171KB) ( 877 )   收藏
    萨满教是满族主要的宗教信仰,清代满族举行祭祀神杆活动,是萨满教信仰的突出标志。关于神杆所祭之神众说纷纭,近年又有"祭天"和"祭乌鹊"两说。其实,通过堂子祭神的演变与满族起源传说及结合对与满族关系密切的赫哲族习俗的考察,可以认定祭祀神杆即是祭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蒙古族社会转型中的羁縻政策:行政分割和政治分化
    宝玉柱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05-109. 
    摘要 ( 309 )   PDF(pc)(154KB) ( 844 )   收藏
    清朝对蒙古各部实施行政分割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行盟旗制度,把原来蒙古各部的分裂状况,用行政制度固定下来,从此统一蒙古的概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受各地将军节制的蒙古地方政权。原来部落人之间的血缘意识开始淡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或者建立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以及文化生活上的联合体开始解体,彼此间在实际利益和心理意识上出现隔阂和对立。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因而有效地控制了蒙古各级官吏。通过划分牧地和制定各旗边界,把土地所有权收回国有。军队调动和指挥权在中央或中央派员,对外边界划分或边界谈判由中央派员主持。可见,清朝对蒙古地区的行政区划权、人事任免权、领土所有权。军事指挥权和对外联络权的控制,是通过制度转型,即通过实行札萨克制度,对蒙古地区实行行政分割而得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传统社会崩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李明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10-114. 
    摘要 ( 224 )   PDF(pc)(148KB) ( 751 )   收藏
    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历程,由于传统社会内部机制的限制与现代化外部条件的险恶,中国传统社会非但未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最终却在近代化过程中崩溃,中国现代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不得不做出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现代社会的整合与重建提供了主体性文化结构和价值原则,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现代女性文学发生的理论前导--重读"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论
    王春荣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15-118. 
    摘要 ( 207 )   PDF(pc)(126KB) ( 417 )   收藏
    "五四"时期妇女文论是女性文学发生的理论前导,对女性文学有多方面的思想指导。"五四"妇女文论的突出特征是鲜明的妇女问题意识,明智地把妇女问题视为社会问题,男女两性共同的问题;妇女是文化的尺度,妇女问题说到底还是文化问题。这些认识开启了女性的心智,提高了妇女的觉悟,使一些知识女性在反封建主义的道路上选择了写作的生存方式。并以文学为中介传播启蒙主义和一切进步文化思想,以其所创造的新女性艺术形象具体阐释了妇女学理论,并且在妇女学理论与女性文学之间又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以诗取士"的文化策略与山水诗派的生态
    王志清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19-123. 
    摘要 ( 113 )   PDF(pc)(158KB) ( 215 )   收藏
    "以诗取士"是盛唐最重要的文化策略。盛唐的这种取士科制,以官方政策的名义接纳了齐梁文学的艺术形式和趣味,造成了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风习,为知识分子提供了高度自由而宽松的文化环境,使盛唐生活和盛唐人气质全面诗化,助长了士人山水情结的生成,形成了流连光景而寄意玄远的风景审美的时尚,盛唐几乎所有的山水诗名篇都是产生于与科考有关的行旅羁役的奔忙中。在这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中,山水诗群迅速形成,诗歌(特别是山水诗)高潮蓬勃出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贞祐南渡与士风变迁--对金末文坛的一个侧面考察
    晏选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24-129. 
    摘要 ( 273 )   PDF(pc)(221KB) ( 399 )   收藏
    "贞祐南渡"意味着金朝面对大蒙古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只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转入守势,逐步丧失了对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的控制权。同时也使文人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走向局促,金朝的士风文风至此大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时事小说与时事剧的新闻传播价值
    张平仁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30-134. 
    摘要 ( 366 )   PDF(pc)(146KB) ( 579 )   收藏
    中国古代的小说和戏曲都有反映现实的传统,大量出现在明中后期至清初及清末的时事小说和时事剧是这种传统的集中体现,不仅起到了知识、教化和娱乐的作用,而且具有了传播新闻的新功能,不同程度地具有新闻传播所要求的特征。时事小说与时事剧不仅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且是官方新闻传播系统的有力补充和极大的延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中国文学
    窦、林、黄三部早期中国文学史比较
    周兴陆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35-141. 
    摘要 ( 358 )   PDF(pc)(246KB) ( 377 )   收藏
    国人自著的中国文学史著,最早的有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和黄人的《中国文学史》。20世纪头十年里,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新旧文化交锋冲突。这动荡时代里复杂的思想文化观念,也体现在上述三部中国文学史著中。这三部中国文学史在史学观念、文学思想、著述精神和编写体例上都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将它们做一番比较,对于了解中国文学史学的开创,是不无意义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性境遇中的"东"与"西"--论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
    陈太胜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42-148. 
    摘要 ( 193 )   PDF(pc)(217KB) ( 128 )   收藏
    中国的文化现代性关涉到中国现代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方式的改变。从分析罗念生的诗《东与西》出发,尝试以中国现代人的"空间感知"为主导因素来划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东方本位类型、西方本位类型、中央类型和多重移位类型。作为超越于前三种中国文化现代性空间类型的多重移位类型,是以自我(东方)和他者(西方)的多重移位的方式来对待文化建设的。这就使它避免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陷阱,并使文化建设真正服务于现实的需要。这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以李长之和梁宗岱为代表的一种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努力融合中西方文化以建设中国新文化的文化思潮,其意图是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下重塑中国文化,并寻求中国文化独特的文化精神,以一种宏阔的文化思路,为中国新文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既是本土的又是现代的文化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人论坛
    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现代性
    张胜利, 田英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49-152. 
    摘要 ( 134 )   PDF(pc)(116KB) ( 190 )   收藏
    马克思美学实现了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变革,开辟了生存论美学的现代美学范式,是美学现代性的开端。马克思美学从实践和异化两个概念着手,探讨审美活动,认为它是一种生命实践活动,具有本源性和第一性;认为审美与异化具有否定关系,审美是对异化的扬弃,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对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理的属性范畴辨析
    李天鹤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53-155. 
    摘要 ( 257 )   PDF(pc)(90KB) ( 141 )   收藏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对范畴的使用,造成了理解上的许多混乱。根据经典作家的本义,也为了建构科学的真理论体系,应统一使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而不再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来表示真理的两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我国新著作权法存在问题的探讨
    张放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56-158. 
    摘要 ( 150 )   PDF(pc)(95KB) ( 253 )   收藏
    新著作权法对原著作权法进行了一些修改,反映了立法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些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有些特别规定产生了超国民待遇;遗漏了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著作权限制和例外的规定过于粗略,在实践中可能产生一定的纠纷。应当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在以后的立法中加以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消费文化的美学价值
    肖建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59-162. 
    摘要 ( 193 )   PDF(pc)(118KB) ( 316 )   收藏
    当代消费文化强调商品世界对社会的核心作用,强调经济的文化意义;消费文化使审美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倾向,使审美主体生活化、平等化,审美对象仿真化,审美时尚化;消费文化不仅满足了人的生理需要,而且还确证了人的自由、尊严,使生命获得质量和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阳修词审美特色新论
    吴小英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63-166. 
    摘要 ( 172 )   PDF(pc)(134KB) ( 1147 )   收藏
    比较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词与冯延巳词、苏轼词及柳永词,映照出欧阳修词深婉、疏隽、谐俗之三大审美特色,可证欧阳修词并非承袭了花间词派之风格,因而,应予肯定欧阳修词在宋词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地位与功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性崇拜与古代文士的审美价值取向
    苏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67-169. 
    摘要 ( 194 )   PDF(pc)(99KB) ( 1038 )   收藏
    母性崇拜是指女始祖崇拜和女阴崇拜,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这种文化意识以渗透的方式影响了中国核心文化——儒道文化的建构,并作为一种文化因子积淀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使中国文化呈现出独特的人文特质。致使以柔为美成为中国古代文士的审美价值取向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岭题咏与贬谪文化
    陈小芒, 廖文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70-172. 
    摘要 ( 178 )   PDF(pc)(96KB) ( 134 )   收藏
    梅岭诗作是历代文化名人在梅岭留下的足迹、思想和情感的反映,它在内容上表现为怨愤郁抑、感物伤怀,而在艺术上却是托物写景、比兴隐喻。梅岭诗作是一种文化心态的折射,是历代贬谪士人心灵的一面镜子,它深化了中国贬谪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短论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政治发展
    秦晓波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73-175. 
    摘要 ( 143 )   PDF(pc)(92KB) ( 229 )   收藏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它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认识,有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有助于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有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罚非法使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有效性分析
    马新, 王大中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76-177. 
    摘要 ( 135 )   PDF(pc)(75KB) ( 235 )   收藏
    现实经济生活中,少部分人以非法手段无偿使用或占有他人已被界定的知识产权,构成了经济活动中的非秩序行为。若使非秩序行为不发生或少发生,惟一的条件是使非秩序行为的风险损失大于风险收益。规制经济秩序最有效的手段是对非秩序行为进行重力度的处罚,而轻力度的处罚或加大查获率都不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初探
    吴海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78-180. 
    摘要 ( 133 )   PDF(pc)(98KB) ( 155 )   收藏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技术,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也具有可行性。因此,建立开放式不良资产投资基金和信用分级债券来推进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解决中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出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研究
    高新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81-182. 
    摘要 ( 157 )   PDF(pc)(78KB) ( 298 )   收藏
    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银行发展的大趋势,它对金融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需要我们改善我国现存的金融监管体制,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狱政思想的历史变迁
    王居野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83-185. 
    摘要 ( 204 )   PDF(pc)(93KB) ( 689 )   收藏
    我国现有的狱政思想是传统文化精华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研究我国狱政思想的发展历史,对我国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海书镜
    人类历史的悲壮乐章--评《人类瘟疫的历史与文化》
    方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5):  188-189. 
    摘要 ( 171 )   PDF(pc)(140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