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5): 110-114.

• 近世史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传统社会崩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李明伟   

  1. 北京行政学院历史教研部,北京100044
  • 收稿日期:2002-12-24 出版日期:2003-09-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李明伟(1963-),男,辽宁沈阳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Received:2002-12-24 Online:2003-09-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历程,由于传统社会内部机制的限制与现代化外部条件的险恶,中国传统社会非但未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最终却在近代化过程中崩溃,中国现代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不得不做出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现代社会的整合与重建提供了主体性文化结构和价值原则,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 传统社会, 转型, 崩解, 中国现代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 

  • K25

〔1〕王笛. 近年美国关于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 2000-12-26.
〔2〕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上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2. 65.
〔3〕爱德华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542-543.
〔4〕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 上卷〔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4.
〔5〕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470.
〔6〕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274.
〔7〕巴林顿 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7. 2.
〔8〕新青年, 7, (1) . 1919-12-01.
〔9〕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 221.
〔10〕梅若慈. 局外人, 西方在印度和中国的经验〔A〕.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36.
[1] 张福运. “废科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6-164.
[2]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154.
[3] 李玉. 钮永建民众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5-162.
[4]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168.
[5] 陈雁. 由姊妹而同学:基督教与近代上海女学校、女学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7-144.
[6] 李永胜. 民国初年日美两国在华商标权之争--以19 15年凡士林商标侵权诉讼案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52-161.
[7] 魏文静. 近代江南迎神赛会的商业化运作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54-159.
[8] 张涛. 早期美国教育书籍中的孔子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6-132.
[9] 陈高华.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1-26.
[10]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11]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12] 焦润明.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6-162.
[13] .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17-124.
[14]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15]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