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5): 9-16.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孙正聿   

  1.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9
  • 收稿日期:2002-07-10 出版日期:2003-09-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孙正聿(1946-),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 Received:2002-07-10 Online:2003-09-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当代技术革命为基础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及转换,构成了当代人类特殊的生存困境:一是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问题",二是由对物的依赖性所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人的"物化"问题,是当代愈益突出和最为根本的"全球问题",它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层的文化危机。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在文化意义上是空前的价值观剧烈震荡的过程。"后工业文明"既以"大众文化"的形式表现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又以"哲学"的方式表现人类对当代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因此,新世纪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又具体地表现为对当代社会思潮和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 人类, 生存困境, 新世纪哲学, 理论自觉

中图分类号: 

  • B15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04.
〔2〕宋健.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 41-42.
〔3〕瓦托夫斯基.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M〕. 北京:求实出版社, 1982. 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 卷(上)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0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75.
〔6〕理查德丁 伯恩斯坦. 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M〕.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 1-3.
[1] 吕川. 恐怖主义与后现代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23-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