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5): 124-129.

• 中国文学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贞祐南渡与士风变迁--对金末文坛的一个侧面考察

晏选军   

  1. 南开大学中文系,天津300071
  • 收稿日期:2002-12-20 出版日期:2003-09-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晏选军(1974-),男,湖南醴陵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与学术研究。

  • Received:2002-12-20 Online:2003-09-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贞祐南渡"意味着金朝面对大蒙古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只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转入守势,逐步丧失了对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的控制权。同时也使文人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走向局促,金朝的士风文风至此大变。

关键词: 贞祐南渡, 士风, 文风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元好问. 遗山先生文集: 卷二三 故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公神道之碑〔M〕.四库丛刊本.
〔2〕〔11〕中州集: 卷一○〔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 卷三六 杨叔能小亨集引〔M〕.
〔4〕〔23〕刘祁. 归潜志: 卷八〔M〕.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72, 85.
〔5〕〔6〕金史: 卷五一 选举志〔M〕.
〔7〕刘祁. 归潜志: 卷七〔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72.
〔8〕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 卷一九 内翰王公墓表〔M〕.
〔9〕王若虚. 滹南遗老集: 卷四四 答张仲杰书〔M〕.
〔10〕金史: 卷一二九 酷吏传〔M〕.
〔12〕刘祁. 归潜志: 卷五〔M〕.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46.
〔13〕金史: 卷一一五 完颜奴申传〔M〕.
〔14〕元好问. 遗山先生文集: 卷二一 希颜墓铭〔M〕.
〔15〕刘祁. 归潜志: 卷一〔M〕.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6-7.
〔16〕中州集: 卷五〔M〕.
〔17〕刘祁. 归潜志: 卷四〔M〕.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34.
〔18〕元好问. 遗山先生文集: 卷一八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M〕.
〔19〕元好问. 遗山先生文集: 卷一九 内翰冯公神道碑铭〔M〕.
〔20〕刘祁. 归潜志: 卷三〔M〕.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22-25.
〔21〕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 卷二二〔M〕.
〔22〕杨奂.还山遗稿: 卷上 跋赵太常拟试赋稿后〔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刘祁. 归潜志: 卷一〔M〕.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3.
〔25〕刘祁. 归潜志: 卷一三〔M〕. 北京: 中华书局,1997. 145-146.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3]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4]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7]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8]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9] 祁志祥.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4-153.
[10]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11]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12]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13]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14] 胡建次.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7-181.
[15] 魏洪洲. 陈、白二氏《九宫谱》《十三调谱》考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9-19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