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5): 153-155.

• 学人论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真理的属性范畴辨析

李天鹤   

  1.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辽宁阜新123000
  • 收稿日期:2003-04-15 出版日期:2003-09-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李天鹤(1959-),男,辽宁岫岩人,副教授,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

  • Received:2003-04-15 Online:2003-09-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对范畴的使用,造成了理解上的许多混乱。根据经典作家的本义,也为了建构科学的真理论体系,应统一使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而不再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来表示真理的两重性。

关键词: 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中图分类号: 

  • B023.3

〔1〕〔2〕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87, 387.
〔3〕〔4〕〔5〕〔8〕〔9〕列宁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34, 121, 132, 121, 135.
〔6〕恩格斯.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3. 7, 9, 1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26.
[1] 曾志.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融贯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4-9.
[2] 周小兵. 真理的共识论与文化共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22-26.
[3] 曾志.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融贯论[J]. 社会科学辑刊, 0, (): 4-9.
[4] 余德华. 正确理解真理的主观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0-1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