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对范畴的使用,造成了理解上的许多混乱。根据经典作家的本义,也为了建构科学的真理论体系,应统一使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而不再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来表示真理的两重性。
中图分类号:
〔1〕〔2〕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87, 387. 〔3〕〔4〕〔5〕〔8〕〔9〕列宁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34, 121, 132, 121, 135. 〔6〕恩格斯.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3. 7, 9, 1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26. |
[1] | 曾志.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融贯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4-9. |
[2] | 周小兵. 真理的共识论与文化共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22-26. |
[3] | 曾志.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融贯论[J]. 社会科学辑刊, 0, (): 4-9. |
[4] | 余德华. 正确理解真理的主观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