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5): 26-31.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自然"是":可知抑或不可知

尚东涛   

  1.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洛阳471022
  • 收稿日期:2003-06-30 出版日期:2003-09-15 发布日期:2018-10-29
  • 作者简介:尚东涛(1949-),男,河南汝州人,教授,主要从事科技哲学、人学研究。

  • Received:2003-06-30 Online:2003-09-15 Published:2018-10-29

摘要: 将真正把握自然之"是",作为彻底消解"环境危机"之积极取向的认知预期或基础,是当下应对"环境危机"的许多话语和行为的重要指向。但是,其一,规定于自演化与自然演化的自然物,最终归结向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而"与物无际"的"物物者非物",自然不等同于自然物及自然物"总和",是超越人的感性经验能力的存在,不可能成为人在经验中建构认识的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二,假定自然等同于自然物"总和",获得着认识对象的规定性,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与自然物"总和"的无限性具有非匹配性,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三,假定人观念地把握了自然之"是",但由于"实验和工业"无法"制造"出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无法确证对自然之"是"观念把握的正确性,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在自然"是"不可知的立场上,人对"称臣"于自然需有永恒的心理准备,人对当下"环境危机"的消解必然以新形态"环境危机"为代价,人只能在与自然的"无限磨合"中存在,不可能彻底摆脱"环境危机"。"环境危机"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或存在方式的构成。

关键词: 自然, 自然物, 不可知, 环境危机

中图分类号: 

  • N02

〔1〕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20-21.
〔2〕格里芬. 后现代科学--魅力的再现〔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5. 169.
〔3〕尚东涛."无报复"自然界: 可能抑或不可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5) .
〔4〕庄子: 知北游〔M〕.上海: 上海书店, 198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25.
〔6〕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下卷)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7. 78.
〔7〕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 北京: 三联书店, 1962. 670.
〔8〕崔宜明.生存与智慧〔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178-179.
〔9〕〔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461, 127.
〔10〕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4. 263.
〔12〕苗东升. 论复杂性〔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6) .
〔13〕E 拉兹洛. 进化--广义综合理论〔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5.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21.
〔15〕尚东涛. 社会选择与自然选择之张力〔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4)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