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3): 117-123.

• 诗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姚文放   

  1.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 出版日期:2004-06-20 发布日期:2004-06-20
  • 作者简介:姚文放( 1949- ) ,男,江苏无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 ( 02BZW003)

  • Online:2004-06-20 Published:2004-06-20

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大量作品表达了对于破坏环境、暴殄天物的行为的忧心,形成了以戒杀和爱物为主旨的生态伦理原则,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而其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态理想。文学传统中生态意识的现代转换在方法论上必须重视发掘、阐释、比较、组接四大要义。

关键词: 文学传统, 生态意识, 民胞物与, 乌托邦, 现代转换

中图分类号: 

  • I0

〔1〕周易· 系辞〔M〕.
〔2〕袁枚.爱物说〔A〕. 王英志.袁枚全集: 第22卷〔C〕.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
〔3〕庄子· 天下〔M〕.
〔4〕张载. 正蒙· 乾称〔M〕.
〔5〕阿伦· 布洛克.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 北京: 三联书店 6 1997. 50, 100, 155.
〔6〕论语· 颜渊〔M〕.
〔7〕孟子· 尽心上〔M〕.
〔8〕董仲舒. 春秋繁露· 仁义法〔M〕.
〔9〕勃兰兑
11 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四分册〔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95.
〔10〕阿尔贝特· 史怀泽. 敬畏生命〔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19.
〔11〕孔子家语· 好生〔M〕. 〔12〕哲学译丛, 1994, (5) .
[1] 颜翔林.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45-50.
[2] 马建高. 民初美学的引进及中国化历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9-66.
[3] 李雁. 中国新时期乌托邦小说的类型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3-48.
[4]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41.
[5] . 创造机制与文学传统的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4-188.
[6] 邢海晶, 周波. 《伯牙琴》与《乌托邦》和谐社会观契合之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32-34.
[7] 周乐诗. 清末小说中的女权乌托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227-231.
[8] 陈庆超. 循环、永恒与期望:从时间维度看乌托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36-18.
[9] 田启波, 郑湘萍.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嫁接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9-11.
[10] 杨慧. "普通"的微言大义--- "文化革命"视域下的瞿秋白"普通话"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92-197.
[11] 仇昉. 海上乌托邦:一个时代幻梦的终结--一笠园主旨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293-298.
[12] 武斌. 近代欧洲的“中国形象”及其乌托邦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17-121.
[13] 姚文放. 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55-164.
[14] 姚文放. 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39-145.
[15] 张木荣. 论马尔库塞浪漫本体论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118-1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