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哲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 从自组织动力学的观点看
    薛伟江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4-7. 
    摘要 ( 128 )   PDF(pc)(200KB) ( 208 )   收藏
    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归根到底在于揭示其作为一种崭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科学内涵。比较研究显示,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与自组织动力学理论相一致的动力学思维方式,具有“二总三分”的特征。在总体特征上,两者都反对线性化和封闭性的静态逻辑,主张从差异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出发把握事物的生成发展过程;在具体特征上,两者都重视子系统交互作用中的竞争策略和协同策略,强调事物的发展意味着打破旧的运动模式(结构)对于系统的控制和支配。这一方面说明,同时代的科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盟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辩证法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与“科学事实”对举的“价值事实”及其认识路径
    杨曾宪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1-16. 
    摘要 ( 105 )   PDF(pc)(171KB) ( 722 )   收藏
    “价值事实”是否存在,与“价值事实”对举的“事实”怎样称谓,是价值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既然价值现象是客观存在,反映它的“价值实事”的自然也是客观存在。“价值实事”是价值认识的结果,与它对举的“事实” ,只能是科学认识结果的“科学实事”。任何科学实事,只要加入了价值判断,就立刻变成了价值事实。相对科学事实而言,对价值事实的认识是困难的,难度来自三个方面: 其一,价值认识主体的倾向性;其二,价值评价尺度的复杂性;其三,价值认识客体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人为本”与现实社会
    对“以人为本”原则的再认识
    崔永和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7-22. 
    摘要 ( 135 )   PDF(pc)(170KB) ( 445 )   收藏
    哲学主体性原则历经千年演革,呈现为跌宕不息的动态过程,透射出含义各异的若干理论时段。作为社会治理与发展的公众用语的“以人为本” ,已然成为一些学人阐释哲学主体性原则的专业话语。在价值多元化和“全球问题”丛生的当今时代,混淆“以人为本”的公众用语和哲学话语的界限,将可能掩盖或诱发有碍于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的理论失误和行为失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高湘泽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23-27. 
    摘要 ( 158 )   PDF(pc)(140KB) ( 602 )   收藏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等等,既是这一社会发展理念之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典型体现,同时也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有关人的问题的提法上的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人为本”与发展伦理学
    吴宏政, 张士清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28-31. 
    摘要 ( 90 )   PDF(pc)(126KB) ( 244 )   收藏
    自工业文明以来, 全球范围出现了科学危机、技术危机、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国内外学界已经展开了对这些人类性问题的思考。无论是“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还是“普世伦理学”都体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哲学努力。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思考往往只从现象出发, 没有凸显这些人类性问题所寓于的现代性境遇, 因而不能充分挖掘“时代危机”的深刻根源。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时所指出的“无蔽状态”; 胡塞尔在分析欧洲科学危机时所提出的“生活世界”, 可以说是对现代性境遇的集中阐明。通过这一现代性境遇可透视“发展伦理学”的内在根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理学研究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张兴国, 姚颖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32-35. 
    摘要 ( 192 )   PDF(pc)(115KB) ( 300 )   收藏
    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因为其深度追求的价值向度符合人类“善”的生活目的。市场经济的“善”性规定了市场经济道德“为己利他”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道德内含“基本道德”和“理想道德”两个层次;以“基本道德”为基础,以“理想道德”为指导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历史困境与未来挑战: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面临的主要危机
    文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36-41. 
    摘要 ( 335 )   PDF(pc)(172KB) ( 752 )   收藏
    西方社会学自诞生以来,就在理论和方法取向上存在着相互分离和对立的困境,这种局面延续到当代,社会学理论研究不仅没有很好地走出历史的困境,反而又遭遇了全球化与后现代的挑战。如果说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危机主要是主流(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危机,那么,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危机则是一种总体性的危机,其根源在于社会学理论无法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现实的根本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典当业的历史流程及社会作用
    徐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46-48. 
    摘要 ( 229 )   PDF(pc)(98KB) ( 435 )   收藏
    典当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的非银行性质的金融行业,也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型和源头。典当业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人类早期的借贷行为是典当行产生的初级经济形式,城乡下层人民的贫困状态是典当行产生的广泛社会基础,包括寺院经济在内的商品经济的有力发展是典当行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典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自身的盛衰枯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探论
    唐占忠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49-51. 
    摘要 ( 93 )   PDF(pc)(94KB) ( 198 )   收藏
    科学技术不仅仅指自然科学技术,它还包括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也具有生产力的功能和属性。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度综合,加快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化,并抓好社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转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能源紧张背后的产业关联变动影响分析
    夏明, 彭春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52-56. 
    摘要 ( 85 )   PDF(pc)(174KB) ( 131 )   收藏
    当前,我国经济中的能源紧张现象与经济结构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关联。能源产业是投入系数变动比较大的部门,其他部门的变动比较稳定。从行业内具体情况看,纺织、缝纫和皮革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及其他制造业都扩大了行业内的相互需求,而煤炭、煤气和石油加工业则相应减少了行业内的需求,前者反映了加工的进一步深化,技术和产品的专业化以及市场联系的扩大和深化;后者反映了能源产业自身技术进步和能耗的降低。从行业间来说, 2000年与1997年相比,部门间联系总体上是扩大了,而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联系的扩大尤为显著,在这种结构联系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能源需求的扩大是结构升级的自然要求,在技术不能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整体工业化的加深往往带来能源消耗的增加。外资企业主要利用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而较少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能力,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能源行业影响的过度扩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资本与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范围的划分
    王丽娅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57-62. 
    摘要 ( 105 )   PDF(pc)(176KB) ( 187 )   收藏
    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现实社会中, 大量的公共产品是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且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都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这类准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投资还是由民间投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民间资本投资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比较效率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受益范围原则及责权相称原则。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把是否有收费机制作为重要区分条件, 将基础设施项目区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 并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及权益归属等, 以确保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
    企业集群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探索
    孟韬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63-68. 
    摘要 ( 89 )   PDF(pc)(196KB) ( 141 )   收藏
    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企业集群战略是在中央政府提出“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 走出一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的号召下的一项新探索, 有助于培育区域经济的“内生”力量, 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国外以及我国的浙江、广东等省发展企业集群的经验, 构建起专业化分工协作、空间集聚、不断创新的企业集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研究
    新时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取向与政策选择
    闻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74-77. 
    摘要 ( 126 )   PDF(pc)(121KB) ( 274 )   收藏
    我国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都是围绕“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粮农利益”这一基本目标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 粮食流通体制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 近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应该是,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促进粮食流通。粮食补贴方式的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 并以此为契机, 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经济研究
    中国区域市场化差异的经济效应研究
    李新安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78-82. 
    摘要 ( 135 )   PDF(pc)(151KB) ( 204 )   收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市场化进程的差距。市场机制促使各区域要素按要素收益率原则流动,在我国二元市场空间结构和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滞后条件下,无论是市场化还是全球化都会产生中西部稀缺要素(资金、技术、人才)的净外流趋势。政府区域调控,缩小由市场机制造成的地区经济差距,关键点是提高中西部要素边际生产率,使中西部稀缺要素按市场规律自发流入,从经济市场化的大趋势中构建政府调控与市场对接的区域协调发展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论中国古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谢元鲁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83-88. 
    摘要 ( 171 )   PDF(pc)(175KB) ( 1039 )   收藏
    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监察制度, 具有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与垂直领导性; 监察官吏的任职官小、权大、赏厚、罚重; 监察权与检察权分离; 监察系统内部实行互察制度, 外部又被其他中央机构监察; 固定监察与巡视监察相结合; 建立谏官系统, 实行对最高统治者的监督等若干特点。这是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封建制度的条件下的权力制衡制度。其设计的得当与运用的有效性, 使官吏的腐败速度与皇权的滥用受到一定控制。延续二千多年的御史监察系统及其运用, 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儒学“独尊”之原因新探
    李春青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89-93. 
    摘要 ( 135 )   PDF(pc)(147KB) ( 396 )   收藏
    关于儒学为什么在先秦诸子之学中脱颖而出成为雄霸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言说的空间依然较大。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没有引起论者的注意: 一是儒学是古代士人阶层社会角色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话语表征,因而最能代表士人阶层的意愿与利益; 二是儒家一直扮演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中间人”或“调节者”的角色,故儒学最符合文化霸权形成的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
    王成国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94-98. 
    摘要 ( 158 )   PDF(pc)(157KB) ( 1139 )   收藏
    古朝鲜即箕氏朝鲜,是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出现于我国东北的特定的历史产物,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箕氏朝鲜自西周初出现于东北历史舞台,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近千余年的历史。燕国统一东北前,箕氏朝鲜以西周侯国的身份活跃于东北东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秦统一六国后,箕氏朝鲜附属于秦。秦末汉兴,中原政权无暇东顾、燕人卫满乘势灭亡了箕氏朝鲜,并以卫氏朝鲜之称谓取而代之。武帝元封三年( 108) ,西汉王朝为统一东北计,以武力灭亡了卫氏朝鲜,并以其地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自此,古朝鲜即箕氏朝鲜和卫氏朝鲜先后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居民即古朝鲜族仍以中华民族重要成员的身份为东北开发建设发挥着历史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代奎章阁鉴书博士杜秉彝考
    王力春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99-102. 
    摘要 ( 140 )   PDF(pc)(145KB) ( 583 )   收藏
    元代奎章阁的鉴书博士, 以前仅见柯九思、王守诚被称述。现通过考证, 发现一位鲜为人知的奎章阁鉴书博士—— 杜秉彝。杜氏名著元史, 仕宦显赫, 亦即知名于时的杜德常; 又因其曾与柯九思同时任职, 可证史载奎章阁鉴书博士定员二人之不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20世纪20— 3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威在基层政治中的变动趋向—— 以晋西北乡村为例
    渠桂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03-109. 
    摘要 ( 140 )   PDF(pc)(203KB) ( 520 )   收藏
    20世纪20— 30年代的晋西北乡村社会基层政治变动的突出特征是士绅向“权绅”的转变。这一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阎锡山军阀政府自上而下发起并实施的“村制”。“权绅”在基层政治中,由于服务方向转向赋予其“权力资本”的上级政府,与乡村社会联系纽带弱化,但并未成为阎氏政府在乡村社会中完全意义上的合格代理,而是在基层政治的运作中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权绅”实质上蜕变为只代表本阶层利益的、独立于国家与社会之外的“权力精英” ,成为阎锡山统治时期的制度之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大连自由港制度的实施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吕绍坤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10-112. 
    摘要 ( 202 )   PDF(pc)(102KB) ( 525 )   收藏
    大连近代自由港制度的确立,推动了大连城市工商经济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和动力,吸纳了大量的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改变了城市人口比例和职业构成,致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结构功能得到改观,市政建设出现了趋新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连城市近代化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同时不容置疑的是,大连近代自由港政策的实施,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俄日殖民主义者利用自由港制度大肆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加重对中国人民的剥削,获取巨额的利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向华盛顿进军运动的背景及影响初探
    张爱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13-116. 
    摘要 ( 514 )   PDF(pc)(129KB) ( 139 )   收藏
    1941年,美国黑人群众在A· 菲力普· 伦道夫等黑人领袖的领导下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群众示威运动,以迫使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消除在黑人就业和军队中严重存在的种族歧视与不平等现象。迫于黑人的强大压力,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在运动开始的一周前作出妥协,签署了著名的8802号行政命令,要求保障黑人和其他少数种族就业和在军队中的平等权利。这样,向华盛顿进军运动并没有真正发动起来,但其影响却很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姚文放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17-123. 
    摘要 ( 98 )   PDF(pc)(199KB) ( 537 )   收藏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大量作品表达了对于破坏环境、暴殄天物的行为的忧心,形成了以戒杀和爱物为主旨的生态伦理原则,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而其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态理想。文学传统中生态意识的现代转换在方法论上必须重视发掘、阐释、比较、组接四大要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神不灭”论与魏晋南北朝文艺美学中的重“神”思想
    张晶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24-130. 
    摘要 ( 222 )   PDF(pc)(197KB) ( 713 )   收藏
    关于“形神”关系的不同辩难, 与关于“神灭”论同”神不灭”论的论争, 是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思想界的一个焦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看, “神灭”论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而“神不灭”论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从美学的意义上看, 这场论争则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思辨水准, 深化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超越性、丰富性和广延性的认识, 并直接强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美学中的重“神”倾向。深入分析慧远、宗炳等人的“神不灭”论思想,可揭示出其与顾恺之、宗炳和刘勰等人在文艺领域里对“神”的重视与“神不灭”思想的内在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
    方锡球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31-137. 
    摘要 ( 120 )   PDF(pc)(241KB) ( 140 )   收藏
    许学夷的诗体论具有鲜明的文化整合特点。其诗体论的特征是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整合了各执一端的两条诗学路线,形成诗学思想的一次超越; 其诗分三体,是在发展论维度上体现了整合文化的意图,呈现“大本文层次”的理论色彩; 许氏以儒家“中和”观整合历代意识形态审美与语言审美两种审美文化,表现了鲜明的对“情”、“志”合一、话语与蕴藉统一的美学样态的追求,这一文化整合方法论也体现着他的“入神”的诗歌终极理想形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孟子与先秦诗学阐释学
    徐桂秋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38-141. 
    摘要 ( 141 )   PDF(pc)(134KB) ( 575 )   收藏
    出于游仕和谋求学术话语权力的需要,孟子充分发掘利用了《诗经》蕴藏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并由此导致了对诗义和得义方法的关注。孟子的用诗和论诗,存在一个稳定的表意结构,结构的核心即是他毕生坚守笃行的儒家思想的内核: 仁义。他的用诗和论诗乃是分别在言语义和语言义的思路上对这一思想进行的言说。因此,我们认为,作为不同的应用策略,二者不应混用同一标准衡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的提出,在《诗经》研究史上无疑是一个进步, 《诗经》研究方法论的概念由此而产生,并进而形成先秦时期最有特色的阐释学思想。这种行为本身隐含着将《诗经》作为知识文本进行研究的倾向。后人循此向度将其引入批评,成为历史主义和情志批评的理论源泉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人论坛
    问题意识的遗失及回归
    张忠仁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54-157. 
    摘要 ( 144 )   PDF(pc)(115KB) ( 117 )   收藏
    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而应试教育是“去问题教育”。西方的学者为强化问题意识作了诸多探索。培养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旧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政府监管
    董石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58-161. 
    摘要 ( 172 )   PDF(pc)(124KB) ( 186 )   收藏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带来了世界金融业的一场革命。它弥补了保险服务和投资基金证券组合投资的不足,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但金融衍生交易的高投机性、高风险性与监管高难度也是金融衍生交易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是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各类监管体制中,政府的监管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物业服务企业的差异化营销
    张凤珍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62-164. 
    摘要 ( 71 )   PDF(pc)(95KB) ( 204 )   收藏
    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物业服务企业的营销理论基础是由产品营销发展而来的。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差异化营销就是努力开发差异性大的产品和服务, 树立起一些在本行业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使自己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先者。物业服务企业差异化营销的途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 即服务内容的差异化、服务过程的差异化和服务手段的差异化。差异化营销策略的核心是追求成本领先、服务效率领先和服务质量领先, 营造具有特色的差异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
    苏晓红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65-167. 
    摘要 ( 143 )   PDF(pc)(96KB) ( 129 )   收藏
    随着企业制度的演进,企业治理结构逐渐从“单边治理”走向“共同治理”。共同治理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在共同治理下企业的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等各类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并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享形成一个彼此合作、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短论
    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
    王明初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68-170. 
    摘要 ( 252 )   PDF(pc)(91KB) ( 386 )   收藏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再到江泽民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的每一次概括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提炼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使党的思想路线有了新的鲜明特征, 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世纪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善地方政府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对策选择
    王淑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74-176. 
    摘要 ( 88 )   PDF(pc)(99KB) ( 95 )   收藏
    分税制是根据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一种分级预算的财政管理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创新, 不断的历经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的调整, 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调动了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然而现实中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基层(县乡)政府财力匮乏以及地区间财力的非对称性问题。应进一步明晰政府的职责, 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历史审视
    周德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77-179. 
    摘要 ( 172 )   PDF(pc)(95KB) ( 178 )   收藏
    一提到社会主义本质,人们就想到邓小平的著名论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好像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是经济方面的规定性。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概括为: 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中,经济规定性是根,政治规定性是干,而文化规定性即人的全面发展是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零售业外资进入与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
    苏梅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80-181. 
    摘要 ( 141 )   PDF(pc)(75KB) ( 335 )   收藏
    改革开放后,外资争先进入中国的零售业,对中国零售业的市场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了零售业的过度竞争。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而过度放任外国零售商进入中国造成商业网点的地域性分布非常不合理,而恶性竞争也由此加剧。其结果是外资企业扩大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中国零售业的绝对利润也在下降,一些零售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我们要壮大民族零售产业,增强本土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充分发挥中国的商业功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商人与清末民初社会习俗变迁
    曹莉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82-184. 
    摘要 ( 178 )   PDF(pc)(114KB) ( 310 )   收藏
    商人习俗对清末民初的天津社会风俗影响极大,推动了整个天津社会风俗形成中西兼有、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格局。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重商求利的价值观冲击传统的义利观;在消费方式上表现为奢华、崇洋、趋新的风尚冲击传统、守旧、俭朴的生活方式;在婚丧习俗上表现为“新旧并呈、中西杂糅、多元发展”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遵从行为的新观点— — 三种经典心理学理论的解释
    宋官东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85-187. 
    摘要 ( 307 )   PDF(pc)(101KB) ( 296 )   收藏
    行为论将遵从行为解释为刺激- 反应联结,但后期承认人的行为的目的性;认知论将遵从行为解释为对事物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认识的过程;而人本论则把遵从行为解释为发自内在,出于当事人自己感情与意愿所做的自主性和综合性的选择。遵从行为的新观点是对这三种理论思想的综合,具有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故知新彰往知来—— 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
    兰喜并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3):  188-189. 
    摘要 ( 135 )   PDF(pc)(62KB) ( 1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