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3): 23-27.

• “以人为本”与现实社会 • 上一篇    下一篇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高湘泽   

  1. 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 出版日期:2004-06-20 发布日期:2004-06-20
  • 作者简介:高湘泽( 1956- ) ,男,河南灵宝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 Online:2004-06-20 Published:2004-06-20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等等,既是这一社会发展理念之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典型体现,同时也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有关人的问题的提法上的重要突破。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 B017

〔1〕〔8〕〔9〕〔10〕〔16〕〔17〕〔18〕〔19〕〔20〕〔21〕〔22〕〔23〕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
2 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 2004- 02- 22.
〔2〕〔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649, 201-202.
〔3〕列宁全集: 第六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37.
〔4〕〔5〕〔6〕〔7〕〔11〕〔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2, 46- 47, 44, 39- 53,17, 19, 44, 39-53.
〔13〕〔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6, 34.
[1] 贺立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与动力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91-93.
[2] 鲍振东.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郭明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5-8.
[3] 王利民, 于德江.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民法价值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70-73.
[4] 郝春禄. 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沈阳报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27-129.
[5] 鲍振东, 陈萍, 张万强.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4.
[6] 张晓芬, 董玉宽. 科学发展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技术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0-102.
[7] 贾科. 科学发展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215-217.
[8] 赖勤学.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构建:公共财政的视阈[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70-75.
[9] 李丽峰.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公益诉讼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39-42.
[10] 门泉东. 论科学发展观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73-77.
[11] 崔向阳.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70-7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