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现实社会中, 大量的公共产品是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且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都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这类准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投资还是由民间投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民间资本投资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比较效率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受益范围原则及责权相称原则。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把是否有收费机制作为重要区分条件, 将基础设施项目区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 并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及权益归属等, 以确保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运行。
中图分类号:
〔1〕迟福林主编. 走向开放与竞争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M 〕.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白钦先, 薛誉华. 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3〕宋邱英.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与公共经济学论纲〔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4〕洪银兴, 刘建平. 公共经济学导论〔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5〕王俊豪.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管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 1997, (10) . |
[1] | 陈萍, 王广林, 许林海, 王丹. 辽宁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体制市场化改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61-66. |
|